- 注册时间
- 2012-1-10
- 最后登录
- 2014-7-18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666
- 精华
- 0
- 帖子
- 139

|

理财推荐:工行个人理财产品
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遭遇“零收益”甚至“负收益”之后,国内股票市场上新股的“破发”,再次考验银行的“打新”理财产品 尽管北京街头的玉兰花已经盛开,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但2008年的这个春天,对商业银行理财来说还是有点“冷”。 一如中国的经济在经受“内忧外患”的考验一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也正面临着国内外资本市场变迁的考验。 随着A股市场持续下跌,导致打新股理财这种低风险理财产品也不安全了。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遭遇“零收益”甚至“负收益”之后,国内股票市场上新股的“破发”,再次考验银行的“打新”理财产品。 近日,继中国太保(601601)之后,陆续有中煤能源(601898)、中海集运(601866行情,股吧)(601866)跌破发行价,导致当初网下申购这些股票的打新股理财产品,收益面临亏损。 尤其是中煤能源,上市还不到两个月就跌破发行价,网下申购的机构,还要等一个多月才能抛出,未来该股走势的不确定性,更加剧了打新股产品的风险。 “破发”阵营扩大 中国太保不幸成为此轮牛市行情中首个跌破发行价的个股。 3月26日,不仅是中国太保新股发行网下申购部分可以流通的日子,同时也是中国太保跌破发行价的日子。 该股当日在大幅低开后,就再也没有回到30元发行价之上,而且各大机构不计成本,放出天量争相出逃。 根据公告显示,中国太保的网下配售股份为3亿股,其中涉及近40家基金公司的120只基金,共配售股份高达8847.702万股,占据网下配售全部股份的29.49%。 以中国太保26日平均价仅28.62元算,120只基金全部亏损,浮亏达1.22亿元。如果加上银行、保险、券商等机构共获配售3亿股计,亏损即高达4.12亿元。 这意味着,当初网下申购该股中签的机构,全部面临着亏损的窘境,所谓机构“打新”收益高,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 打新股理财产品,一度成为被投资者追捧的低风险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申购新股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只能参与网上申购,一种可以网上、网下同时申购。 参与网上申购中签的新股,上市首日就可以卖出,而参与网下申购的中签新股,需要等3个月之后才能上市流通。 但3个月以后的股价难以预料。比如,2月1日上市的中煤能源已跌破发行价,5月1日的价格无人知晓,而网下申购中签该股的资金,只能“听天由命”。 值得注意的是,新股破发才刚开始。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A股市场短期内继续走弱,则不排除还会有更多新股破发出现。 截止3月27日的收盘价,已有多只大盘股已接近发行价,如中国石油(601857行情,股吧)二级市场股价,距发行价只有1.7%,建设银行距发行价只有1.9%,北京银行(601169行情,股吧)、中国神华(601088行情,股吧)、中国铁建的市价距发行价都已不到10%。 “打新”暴露风险 中国太保跌破发行价,这意味着参与网下配售的那部分资金可能要无功而返,特别是让空前火爆的银行“打新”理财有可能收益大幅缩水,甚至陷入负收益的困局。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在2006年“打新”产品只有区区10只左右,而在2007年这类产品迅速膨胀到150只以上,占人民币股票产品的比重高达47%。进入2008年,仅1月份,新股申购类产品发行数就有37只,同比增长了42%。 以中国太保为例,去年12月25日上市首日创出51.97元的最高价后便一路回落。 大部分参与网上申购的打新股产品都会选择首日卖出的策略,收益能够确保。 但《财经时报》了解到,仍有部分银行为赚取更高的收益,并未在中国太保上市首日将网上申购的股票卖出,而是由管理人视行情择日抛出。 “一般来说,‘打新’网上申购收益大约在5%至10%之间,而网下申购收益为网上申购的1.5至2倍。有统计数据显示,网下配售平均中签率为0.92%,在理想情况下,其年化收益率可高达55.6%,比网上申购要高得多。”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师告诉《财经时报》。 这一操作方式等于将一级市场中签的股票变相参与二级市场的交易,在牛市行情中可以活动较大的潜在收益大,但风险也相对难以控制。 此外,那些参与网下配售的资金,分别要等到3个月、6个月或者9个月以后才能出售股票。 如2月1日上市的中煤能源,首日的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31.91%。该股股价此后一路下跌,3月25日一度跌至仅较发行价高出6.36%,尚在3个月锁定期内的网下配售对象风险加大。 “网下配售有个限售期,这里就可能出现较大风险。”上述银行人士指出,如行情不好,到期时股价跌破发行价,就无法获利;或者因上市公司本身的原因长期停牌,导致资金无法变现,则将直接影响“打新”产品收益。 投资策略调查 实际上,考察境外市场的历史可以看出,新股跌破发行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年登陆香港交易所的80只新股中,截至今年1月中旬,已有52只股票跌破发行价,占总数的65%,最近两个月的继续大跌,估计这一比例将更高。而其中有高达17家公司在上市首日,收盘价即跌破了其发行价。 反观A股市场,在牛市行情中,新股发行往往被给出极高的发行市盈率,这无疑大大抬高了其发行价格,这让“打新”产品的预期收益水涨船高。 去年下半年,新股申购类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般在15%至20%之间,有的银行实际实现的收益率可能更高,比如工行去年10月发行的2007年第23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年化收益率甚至达到130%以上。 但新股申购类产品现在却不得不面临收益率下降的考验。 伴随着大量资金囤积一级发行市场,中签率下降,以及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走低,这些因素导致银行“打新”产品收益率大不如前。 如中国铁建上市后,收盘仅上涨了28.19%,从随后各家银行公布的该股申购理财计划的收益情况看,本次打新的收益在0.13%附近,年化收益不足4%,低于1年期存款4.14%的利率水平。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3月份新股发行数量较少,前3个月打新股类产品敌不过银行存款收益已成为定局。 在收益率受到考验的情况下,面对市场的变化与考验,银行也相应出现了调整。 《财经时报》从中信银行(601998行情,股吧)了解到,近期许多新股上市后开始下跌,一些“打新股”的理财产品未能做到收益最大化,该行3月下旬发行的一期产品将采用中签新股首日卖出策略。 中信银行最新一期“打新”产品加强了对其固定收益类品种的配置,如各类债券、信贷资产以及众多货币市场工具,希望在新股发行频率低的时候能保证一定的收益。 甚至有银行人士称,如果新股产品的收益继续下滑,银行可能会提前终止一些“打新”产品。(责任编辑:汪洋)
本文转载自:和讯银行
热门理财文章推荐:国外第三方理财、个人网上理财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