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21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喜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3:54: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型江西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軍》近期由江西赣南采茶歌舞剧院精心打造、倾情推出,受到热烈欢迎和颇高评价。此剧由温何根编剧,总导演张曼君,导演张曼君、邓德森,作曲、舞蹈编导、舞美等均由一批实力强劲的中青年优秀艺术家出色担当。此剧系江西赣州为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zf成立80周年而推出的重点剧目,历经为时一年半的辛勤付出,终于获得成功。

此剧以宏阔的历史为背景,取材于当年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八个儿子争当红军,在反围剿战场全部牺牲的真实事迹。此事在苏区扩红参軍中出现,曾刊于当时中央苏区的《红色中华》报纸。《八子参軍》高度艺术化地再现了苏区人民投身革命奋不顾身、无私忘我的热情与大义,弘扬了苏区人民的伟大精神与红色文化的精义。《八子参軍》不满足于表述一个过往的动人故事,而是要打造一台在今天仍能启智动情,感人肺腑,具有普世价值,能传之久远的艺术作品。《八子参軍》选取了一个富有人性人情味的主题:母难以舍子,最终把8个儿子都送上征途;儿子们都想侍奉老母,却争先空后地去当红軍。剧作在展现情感主题时,非常必要地通过人物的生命历程,表明是根据地和苏维埃zf拯救穷人于水火,苏区百姓明白,只有粉碎敌人的围剿,保卫根据地和苏维埃,才能活下去,过上好日子。戏里没有一句口号和议论,却十分切实地表现了老区人民与自己的军队和zf生死相依的本质关系,这也是人物无私无畏,奋勇争先的思想和心理依据。

《八子参军》叙事写意,过程简略,但交待清晰,主旨突出。按其体裁要求,情节並不复杂,但戏剧走势並不单向直行;戏剧架构中有两个拐点,即两次扣紧人物情感的跌宕,使整个戏既有音乐和舞蹈的灿烂呈现,又有相当的戏剧深度。正如总导演张曼君所表示,力求把这个戏打造成一部关注人的本体、心灵、感情,並且感人肺腑的戏剧。台上出现的演员有七十人,但真正着力刻划的只有母、子、媳三人。由于采用采茶歌舞剧的演出样式,必须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二度创作,《八子参軍》纵向推进和横向展示时,多采用穿越、跳跃、联接和並行蒙太奇手法,使戏推进快捷,进展流畅,虚实並用,意象开阔,视点清晰,富有诗意。戏中语言和民曲歌谣,运用娴熟,生动传神,时代气息、地域文化、剧种特色鲜明。

《八子参军》是在有成熟见解的理性驱使下的成功艺术实践。总导演张曼君本是赣州采茶戏的著名演员,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从事专职导演以后,佳作累累,也曾成功打造过几台采茶戏。她对采茶戏的现在与未来,有过深思熟虑。她说:“长期以来,我和本地艺术家坚持着一个目标,就是以赣南采茶戏为标杆,扩展它的音乐、歌舞的影响,和全国的艺术表现形态接轨,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具有全国效应的、得到广泛认同的戏曲种类。赣南采茶戏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魂。”《八子参軍》正是在她这样的戏剧理念的指导下,整合当地优秀艺术人才,合力打造而成的优秀成果。

《八子参军》的本体赣南采茶戏是在地方小戏、民歌曲谣、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其最大的剧种特色呈现于音乐(包括乐器)和唱腔上,这一点与大多数地方戏曲别无二致。当其需要表达比较宏大的叙事、抒情、更广阔的意境和立意更深远的主题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我想这就是《八子参軍》之所以采用采茶歌舞戏的缘由。《八子参軍》音乐唱腔语言未曾离开采茶戏的本体,而是丰富和加强,这就解决了立身之本的剧种特色问题。但是在音乐(含唱腔)上吸收歌剧的舖设,剧中有多种形式的独唱、重唱、合唱、伴唱方式,使戏曲的音乐表现力大大得以发挥和加强。《八》剧中的舞蹈也是全剧份量很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吸收了赣南采茶戏中特有的采茶舞蹈动作和表演形式,依据剧情和意境精心编创而成。演出人员都是专业出身,不仅舞得到位,而且形神兼备。舞蹈大致分两部分,既有表现战争场面和男性阳刚之美的男子群舞,又有展示女性柔情似水,优美深情的女子群舞。

《八子参軍》总体上是戏、歌、舞三足並立,有机组合的新地方戏曲样式。它不仅名符其实地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水准,而且对地方戏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上作了新贡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2-6-6 14:00:04 |只看该作者
《八子参军》将于6月6日至7日在中国评剧院演出两场,是23台优秀剧目中最后进行展演的剧目。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5-5-6 02:27 , Processed in 1.37500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