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3-17
- 最后登录
- 2019-6-22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0
- 精华
- 0
- 帖子
- 66

|
文章简介:[提要]家提出作为打造赣州特大“据我所知,关于赣南等原中央苏“一个区域的发展一般是通过工业“章康新区的建设可分三步走。”在对赣州市中心城区进行调整的同“要加快章康新区的建设,户籍制在具体实施上,麻智辉认为,应实目前,我省规定在设区市市辖区有一些农民不愿进城,原因是不舍得我省已提出,对落户城镇的农民是根据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必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赣南“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必然会在赣
来源:江南都市報
2012年12月29日08:11 我来说两句(0)
[提要] 家提出作为打造赣州特大城市的重要内容,章康新区的建设應将现有的章贡区、南康市、赣县、上犹县进行区划调整,使2020年赣州中心城区建成面积達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0万。
专家提出章贡区、南康市、赣县、上犹县构建贛州特大城市
“據我所知,关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有若干规划正在进行中。”26日,本报《赣州市将规划建设章康新区》的报道引发各界热议,中央各部门领任务支持赣南等中央苏区的振兴,也标志著振兴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而专家提出作为打造赣州特大城市的重要內容,章康新区的建设应将现有的章贡区、南康市、贛县、上犹县进行区划调整,使2020年赣州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00万。
【规划设想】
章贡、南康、赣县、上犹形成章康新区
“一个区域的发展一般是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两条腿走路,这也是相辅相成的。赣州所辖面积大,人口多,城镇化率在全省是最低的,2011年时只有39.34%,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赣州发展。”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作为省内研究城市经济的知名专家,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赣州发展。他认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中已明确赣州可调整行政区划,建设章康新区将给赣州的發展带来新契機。
“章康新区的建设可分三步走。”麻智辉告诉记者,南康市与赣县和赣州市现中心城区章贡区距离近,且经济基础好,可以先将作为县级市的南康撤市设區,并将赣县的梅林镇并入章康新区,使城市向南迁移。第二步将赣县整建制并入,第三步将上犹县撤县并入,從而使赣州的中心城区迅速扩大,成为人口超200万,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
在对赣州市中心城区进行调整的同时,设立瑞金和龙南两个副中心城市。通过建设瑞(金)于(都)兴(国)试验区,加速区域中心城的发展,以龙南为中心的“三南”(龙南、全南、定南)则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轉移的中心区。從而形成一个特大城市加两个区域副中心的赣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
【规划实施】
应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要加快章康新区的建设,戶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麻智辉认为,二元次的户籍管理制度會制约新区的发展。其实,在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国务院分配中央各部委的任务中已明确给了公安部和国家發改委。要求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把有合法稳定职业和稳定住所的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在具体实施上,麻智辉認為,应实行以實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城镇只要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并在此居住的居民,均可根据个人意愿在居住地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根据国家和当地有关规定,逐步使其在就业創业、劳动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当地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
目前,我省规定在设区市市辖区有合法稳定职业满三年(设区市可根据当地實际适當放宽职业年限要求)和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缴納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zf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可在当地申請登记常住户口。“这个政策在赣州实施時还可进一步放宽,比如放宽缴纳社会保险的限制。同时,为吸引人才,对大中专毕业生、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没有就业的根据个人意愿可先入户后就业,已结婚的,配偶子女可随迁。没有合法固定住所的,户口可入单位集体户口或亲朋好友家中。”
应保障进城农民享有土地流转收益
一些农民不愿进城,原因是不舍得在土地上所获的收益。在中央各单位所领的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的任务中,农业部、中央农办、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被要求支持赣南穩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发展改革委要支持赣州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驗。
我省已提出,对落户城镇的农民是否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完全尊重农民本人意愿,不得強制或变相强制收回。在具体实施上,麻智辉提出,对进城农民全家或部分成员迁入城市、小城鎮落户的,根据農民意愿,在一定时期内依法依规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收益权或使用权,其享有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分配权利。并且对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業的农民,其原有宅基地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鎮建设用地,置换到城镇,降低进城成本。还可探索建立宅基地拆旧建新制度,让更多的农民能够让宅基地、承包地经营权、林地经营权变为增加自身收入的资本,使死地变为活钱,为自己的社会保障与进入城镇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保证,以消除农民离乡进城的各种顾虑。同时,探索建立公共租赁住房、职工公寓、进城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制度,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公积金对保障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构建起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产业配套让进城人员可创业就业
根据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必须有一定的承载量,让进城人员可以创业就业,才能使他們真正在城市中安家落户,因此产业配套必须跟上城镇化的脚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中对赣州产业的发展有明确的规定。商务部等部门要推动赣州“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建设加工貿易重点承接地,推动瑞金、龙南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區升级,在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未设立开发区的县(区、市)设立产业集聚區。科技部等部门则支持在赣南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关总署等部门支持在赣州出口加工区的基础上按程序申请设立赣州綜合保税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还要建设赣闽、贛粤产业合作区。鼓励与沿海地区加强铁海联运等合作。深化与台港澳地区在农业、环保、电子信息及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支持省级出口基地升级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必然会在赣南地区,尤其是章康新区和瑞(金)兴(国)于(都)和三南(龙南、定南、全龙)形成一大批二产和三产的发展,从而推进赣州特大城市和两个区域副中心的城镇化进程。”麻智辉认为,让进城人员实现创业就业,还要鼓励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濟和服务业,从資金、信贷、市场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并设立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动员各方力量,全面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地与输入地对接合作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