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27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亮:普京为何摒弃“铁血”?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21:43: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2月12日,普京发表了他进入第三总统任期之后的首个国情咨文。在谈到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的问题时,他作出一番引人关注的表态:“必须摒弃对商业活动的有罪推定,司法审判也不可再依此种倾向审理。”
尽管在今年年初的竞选活动中普京已经做出了类似的表态,但这次他再次提及此论还是让人想起他刚刚登上权位时对寡头群体祭出的铁血政策。那一次的“铁血”利用的是寡头群体的“原罪”,恰恰是一次“有罪推定”。自那之后,普京式的铁血和有罪推定在俄泛滥,官员联手司法部门和黑帮对私人产业实施“剥夺”的现象一再上演,已成毒瘤。其最终结果是资本大量外流,俄经济由于投资不足而裹足不前。如今普京虽然可以勉力维持自己的权力体系,但他仍需提振经济来维持正碎步下降的支持率,故此才有这么一个颇有改弦更张意味的表态。
历来以铁腕著称的普京是很多人观念中最理想的政治人物,其对寡头的打压恰恰被这些人所称道,他们甚至将其作为教科书,予以效仿。故此,普京最新的表态对于这些将他作为偶像的人恰恰最具现实意义。
虽然有天量的自然资源储备,但是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依然无法摆脱俄罗斯民族总是受制于经济问题的历史魔咒。根据俄统计部门给出的最新预估数字,俄2012年资本外流将达到850亿美元。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数字一直在不断攀升。相反,被俄视为命根子的石油天然气价格却已经过了高峰期。在俄军工产业开始寻求民间资本以及铁路部门试图从国民养老基金中寻求资金建造新铁路的背景下,资本频频外流的消息就显得极为苦涩。尽管俄仍然保存有数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国际能源价格难以让人乐观的前景以及俄经济迟迟无法摆脱“能源诅咒”的现状都足以让普京政权虽无近忧但烦心于远虑。
对于投资,普京可谓是望眼欲穿。故此在圣彼得堡论坛上以及今年在远东海参崴举行的APEC峰会上都可以听到这位威权政客对投资者的呼唤。但是,俄罗斯糟糕的投资环境显然是投资者望而却步甚至逃离这个国家的主要原因。如今,俄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中仅排在第112位,同用不到十年时间从150位飙升至第9位的昔日“小兄弟”格鲁吉亚拉开了极大的距离。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公开要求将俄排名提升至第20位,结果被媒体斥为痴人说梦。
这当然不是俄媒体过于悲观,而是俄现实确实难以让人乐观。每当述及俄糟糕的投资环境,诸如zf效率低下、政策多变、腐败、劳动力价格过高、服务意识普遍缺乏等问题早已不是媒体报道重点,一种被称为“剥夺”的滥权现象频频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简而言之,如果某位zf官员看上了一处产业,那么他就会联合当地的司法部门和黑帮,用法律和暴力、恐吓等混合手段将其夺过来。其实质是一种恶意收购,因为实施剥夺者目的在于让法律承认其对目标产业的所有权,但由于其中包含太多腐败、暴力等非法手段,故而其性质又类似于抢劫。
2003年,莫斯科一家生意红火的蔬菜批发市场遭遇“剥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这家市场突然遭遇执法部门极为严厉的检查,后又遇到黑社会的轮番盘剥。之后,老板收到神秘消息,除非把市场转给一家公司,否则市场将天天遭遇这样的骚扰。显然,某位大佬看上了这个市场,欲据为己有。后来,这位老板托人与时任莫斯科市长的卢日科夫搭上线,才保住了市场。后经媒体调查得知,当时有一家专门代人搞“剥夺”的公司在幕后遥控司法部门的执法和黑社会的滋扰。事成之后,所有参与者都会有好处。
这便是一起典型的“剥夺”。一位莫斯科官员接受《专家》杂志采访时说,俄许多地方执法部门负责“剥夺”的人马早就专业化和制度化,每年此类事件超过10万起。正因此,才会有专门替大佬们组织“剥夺”的公司,网上才有大量“反剥夺”经验文章,线下才会出现“反剥夺”经验交流会。“剥夺”成为学术界专门研究的一种现象。许多人因为它而不指望将产业传给下一代,而是想尽快将其转移到国外。
这是俄破坏投资环境的种种现象的最高表现形式。而从其内容看,它恰恰是当年普京用铁血手段打压寡头群体、夺走其巨量产业等一系列事件的翻版。尽管不能将普京视为这一黑暗现象的始作俑者,但他作为俄当下权力体制的柱石人物所起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是极强的。这一现象在他的时代达到高峰绝非偶然。
对尤科斯集团的审判以及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等寡头的打压恰恰是“有罪推定”式的。同“剥夺”一样,以“在当下体制下能生存甚至活得很好的前提是违法”为出发点寻找目标的法律漏洞,然后借助法律暴力混合手段夺取产业甚至让原主坐牢,普京对寡头的打压具有同样的性质。
在普京刚上台的那个历史时刻,民意恨透了民主派和侵吞国家财产的寡头。故此普京可以轻易地打压寡头,夺取其财富,为自己的权力体系添加财源。而且,他这一完全无视法律的举动还会博得百姓支持,增添合法性。这可谓是一石多鸟的好棋。
但是,那个特殊的年代终究会过去,民粹手段不可能支撑起经济发展的空间。当油气红利摊薄,普京权力体系的底色暴露出来,他终究还是得硬着头皮走上一条正常的发展道路。
这一判断可以解释许多事情,比如为什么普罗霍罗夫等富豪又敢于走上政坛挑战普京。当然,它也解释了普京为何要求摒弃他曾经高调使用的“有罪推定”。显然,现实逼着普京改弦更张,而这一表态不过是普京多次表现中的一次。
“强人”普京选择放弃他曾经籍之崛起的无视法律的铁血手段。普京的崇拜者们会受到何种启发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5-5-5 03:18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