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25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赣县有个“奇”老太 双目虽失明 干活样样行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1:05: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洗衣烧饭、上山砍柴、下田插秧……这些活正常人干不足为奇,可这些活,赣县一名自幼双目失明、年过六旬的老太太都能干,不得不让人佩服称奇。老太太名叫王福女,今年63岁,家住赣县石芫乡石芫村东坑尾组。8月25日,记者前往石芫,对老太太进行了采访。
5岁患眼疾致双目失明
25日10时许,记者在赣县石芫圩向路人打听王福女家在何处?连问多人都说不知道。记者又问:“一个60多岁双目失明,能上山砍柴,下田插秧的老太太,你们认识吧!”“哦,你说的是她呀,这我们都晓得,和正常人一样,什么活她都能干。”在热心村民谢先生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王老太太的家。
推门进屋,王老太太干活还没回家。王老太太的12岁外孙女说外婆在后山砍柴。上山的路坡陡又窄,记者徒手行走都觉得费力。“叔叔,你在山下等吧,我去喊外婆回家。”20分钟后,小女孩叫道:“叔叔,我外婆回来了。”记者转身一看,一名身材瘦小,皮肤黝黑,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肩挑一捆柴草,右手拄着一根竹棍,慢慢地挪动脚步从山上下来。谢先生连忙说:“老姐姐,山路陡,你可要当心呀!” “不要紧,我经常走,习惯了。”王老太太应道。
山脚到王老太太家还有300多米远,途中要走一段弯弯曲曲的田埂,还要过一座水泥桥。记者跟在王老太太身后,看她每到转弯处,就会用竹棍敲打一下路坎,迈出的步子很从容。王老太太告诉记者,她5岁那年不幸患上了眼疾,由于当时家里没钱医治,致使双目失明。
里外家务活样样她能干
王福女没有读过书,25岁那年,经媒人介绍,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20岁的杨姓男子。婚后十几年,她一直没有身孕,于是她从邻村抱养了一名女婴。
自己双目失明,而丈夫体弱驼背不能干重活,王老太太除了要照顾女儿,还要洗衣做饭、上山砍柴、下田插秧、挖地种菜等。王老太太说,起初外出干活,山路弯弯,田埂湿滑,对路况不熟悉,经常跌倒,摔得鼻青脸肿,熟悉路后,慢慢就好了。2008年,丈夫去世后,王老太太带着外孙、外孙女一起生活。女儿、女婿常年在广东务工。
25日午饭后,王老太太手拿一个铁皮碗,拄着竹棍往田间走,说要给刚栽的包菜苗浇水,记者和谢先生紧跟其后。往田间走要拐几条狭窄的胡同,且道路坑洼不平,不少村民家的墙角还堆放着柴草。即便如此,王老太太根本不需要竹棍引路,而是迈开步子往前走。让记者惊讶的是,每到墙角转弯处,王老太太就会转身,还能躲避堆放在路边的各种障碍物。走出村口,前面有条小溪,上方架着一座水泥桥,桥面没有护栏。快到桥头时,王老太太用竹棍敲打桥面,快步通过了水泥桥。走了约10分钟,王老太太停下脚步说菜地到了。从田埂到她家菜地有一个斜坡,只见王老太太将竹棍往下一插,左脚踩在斜坡一个石阶上,右脚往下一迈就下到了菜地。接着她娴熟地用铁皮碗从旁边的水沟里舀起水,给菜苗浇水。
返回家中,王老太太扛起锄头向山上爬去,爬到半山腰处的一块番薯地,她要给番薯苗锄草。番薯地里还种有花生,花生苗与杂草长在一起,王老太太一边拔草一边用手去摸,便知道哪是杂草,哪是花生秧苗。要不是记者跟随王老太太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
听脚步声能知对方是谁
虽然双目失明,可不同面值的纸币,王老太太只要用手一摸,就知道是多少钱。记者随机掏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让她摸。她一一接到手中,略摸了摸,很快就说出了每张纸币的面值,毫无差错。
更令人称奇的是,王老太太的听力和记性特别好,出门遇到左邻右舍,听脚步声就能喊出对方的名字,还热情地与熟人打招呼。为了验证她的记性,记者和谢先生一起随她到石芫街上,她一路向前,准确无误地指出了卫生院、乡zf、邮政所等单位的方位。石芫街上的人说,以前只知道老太太会做事,没想到她还有超强的听力和记性。
王老太太深明事理。今年3月,王老太太上街买鸭子,结果商贩找给她一张50元假币。经银行工作人员确认是假币后,她当场把这张50元的假币撕掉,说不能让别人再上当。眼睛看不见,到田间地头做事,难免会踩坏别人的庄稼,只要知道是哪家的,就会主动上门道歉,有时还把自家的瓜菜送去,当作赔偿。
邻居们说,王老太太一生勤俭,有好吃好穿的,全部让给女儿、女婿和外孙、外孙女。她丈夫在世时,没有听她发过脾气,也没与哪个邻居吵过嘴。邻居们对王老太太也很好,她家遇到什么危急事情,大家都会伸手相助。
转自:赣南日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4-5-17 10:01 , Processed in 1.35937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