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15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人对华好感下降调查:不适应GDP被中国超越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6:10: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经济總量被超越,min众心理难调适


  随着两國交流的增多,也发生了一些摩擦。遗憾的是两国ren民之间的感情没有以前那么好。日本外务省官员称,上世纪80年代,70%的日本国民比较喜欢中国。最近的民意测验显示,喜欢中国的日本人只有20%左右。同时,也只有30%左右的中国人喜欢日本。
  中国认为,钓鱼岛的位置在中国大陆架的边缘,和冲绳岛之间有一个很深的海沟,这个海沟实际上是隔离冲绳和钓魚島很重yao的de理标志。中国历史记载中有,中国派到琉球(即冲绳)的guanyuan,琉球官员到中国朝贡时,迎送客ren都是以海沟为界限。意思是海沟的另一邊是你们管,所以海沟是重要的地理标志。
  日本早稻田大学中ri关系shi教授刘杰认为,造cheng日本guo民对华好gan度下降有很duo因素,you历史认识问题、领土问題、经贸问题、中日关于食品安quan方面的问题等,很多问题聚集、纠缠在一起。

  然而,更多的日本人是和1945年以后的历史对话。当時日本产生le新的宪法,建成了minzhu国家,伴sui的shi經济的高速成長。很少有年轻人会把过去的战争和当今的日本联系起来去思考,去认识日本。他們只继承了战后的min主制度,他們在shi界上最值得自豪的是,他们战后60年lai没有和任何国家发生战爭,没有侵略,他们有一部和平宪法。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中国fa展持批评、嫉妒心理的。比如说3月中旬,《朝日新闻》的报道称,世界银行有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要给中国人。它写的yi个標题是:又是中国人!按照日ben的yu气去看,怎么老是中国人?中國怎么这么特别?這反映出中国变得更强大了,“日本媒体和民众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去调整这个心態。”刘杰說,“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有一个比较謹慎、谦虚的姿态来处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刘杰1982年来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读完博士后留校任教,主讲日本近现代shi、近代中日關系史。
  刘杰说,我比较感到吃惊的是NHK(ri本放song协會,日本最大的电视广播机构网),每年元旦在定调子时,都hui谈到中日关系,对中日关系都不看好,对中国的评价很尖刻,认为中国的问题很多。日本有名的媒体《朝日新闻》,原来被日本评jia为是親hua的媒体,它xian在对中國的报道,也是批评报道比较多。整ge日本媒体營造的就是这样一种气氛。


  关于钓鱼岛问ti,中国外交部yi贯明确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gu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ling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De主权。
  刘杰认为,中国的GDP超过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使战后乃至近代以来日本在亚洲的地位發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30多年前日本开shi对中国援助shi,日本没有想到的,中国会发展成這样。當然,日本政府还是很冷静地接受le这个现实。接受这个现实之后,日本就会对中guo提出很多希望或者要求:既ran你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你就要担负起第二位国家的责ren和义wu。

  日本非常歡迎中国游ke。尽管中国人到日本吃、zhu比较节俭,但舍得花钱购物,ren均在日花費11萬日元,相当于8000多元人民幣。不過,中国人多了,日本人也烦。ta们认为中国人素质太低,在公共場合大声喧嘩,乱丢垃圾。日本的街道十fen整洁,很难找到纸片,也很少有垃圾桶。随团的日方翻译平山梅芳shuo,日本人要把在外边喝完饮料De瓶子、擦过嘴的纸巾等都要带回家里,進行分類处理。日本农民进城,都要经過一系列的培训,让他们适應、融入城市文明。

  除了上述因素外,日本外务省官员也不避諱日本政坛的频繁变动给中日关系jin一bu深化dailai的负面影响。远山茂说,自小泉首相之后,日本的首相基本是一年一换,到现在已经换了6任了。日本和中国之间虽说要加强高层领導zhi间的互动,但日本的shou相、外相、大臣经常换,两国政治家来不ji作更深的交流。zhe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作为外交官来講,希望日本的政治稳定下來。


  刘杰教授和日本外务省亚zhou大洋洲局中国蒙古课地域调整官远山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媒体的报道给中日关系带来jiao多的负面影响。

  远山茂说,5年前,日本关注毒饺子的新闻。打开电视ji,所有的频道在同一时间播的全是毒饺子的xin闻。我相信报道ji本上是客观的。但是一个月、甚至连续几个月每天都是这方面的新闻,会给民众带来不hao的影响。远山茂曾在中国工作多年,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是個中國通。

  远山茂表示,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ri本,日本的guo民还是有yi些压力,心情還没有调整过来。
  关于dong海合作问题,遠山茂说, 2008年,当時两国首脑达成共识,今后两國就dong海油汽田开发jin行合作探索,但遗憾的是,自釣鱼岛渔船事jian发生后,两国这方面的外交协商没有展开,有关东海的问题,最近两三年没有实质性的jin展。
  中日邦交正常hua40年来,两国在各领域包kuo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明xian扩大,bi如两国贸易額:1972年只有11亿美元,去年超过3449亿美元。


  这之间就有一个很大的差距。这样兩个国家去对话的时候,就出现一种zhuang况,women中国人認识现在的时候,总喜欢把近代shi上受屈辱的这段历史和现在要建立一个现代的强大的国家这yang的思维联系起来。而日本人认为战后我men一直在jian立一ge民主的国家,沒有侵略的問题。他不會把现在所發生的问题和戰争联系到一起。而我们中国人比较容易联想,比如现在中日之间发生什么问题了,我們会联想到侵略战争的时dai,从哪个时{我爱罗山she区}始,日本就是这样。
  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绕不過的话題。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nian,应日本外务省邀请,中国外交部新闻团一行10人日前赴日本东京、仙台和京都三地參观访问,倾听日本朝野对中日关xi的看法,感受日本大地震gei国民带来的灾难,努力增进中日之间的相互了解。

  中國驻日本使馆公使韩志強说,中日邦交正chang化40年来,liang国合作共赢,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從ri本学到了xu多管理、技术的经验。现在,中日两国誰也离不開谁,日本需要中国龐大的市场,中国可以继续学習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日ben经济基础好,产业结构好,技术、资本实力雄厚,国民勤奋踏实做事,完全有能力实现产业De升级换代,这对中国现代化有重要De借鉴意义。
  赴日旅游的ren多了,日本人也烦
  当然,两國国民相互之间的好感du不高,基本没有妨碍两guo经济交往和ren员往来。2010年,有373万日本人来华旅游,每天平均1万ren左右;有141万中國人赴日旅游,比上年增长40%以上。2011年,受日本“3.11”大地震、海啸及核泄漏shi故的影响,赴日旅游的中國人下降到104万人,但这個数字也仅次于2010年。而且在2011年10yue后,赴日旅游人数又开始大幅攀升。
  媒体持续播放負面新闻,影响民众情感

  影响中日国民感情De因素既有大局问ti,也有小節、细節问题。但两国政府官员对深化中日关系很有信心。

  日本外务大臣政务guan中野让表示,我们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40年的历史,两国关系有时候有波動,但总的来说,两guo关系得到飞跃性的好转。中日关系shi分重要,只要我们双方共同努力,按照两国领導ren达成的共识,加强交流,中日关系的明天yi定会非常美好。
  看待歷史問题,两国国民視角不同
  领土wen题最敏感



  领土wen题是两国关系中最敏感问题。劉杰说,日本政府的观点是领tu问题已经解决完了。huan句话说,ri本ren为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但是在日本学术界有hen多觀點,和官方的意见并不一致。其中有的学者主张领tu问题本身还是存在的,两国围绕钓鱼岛有各种各样的解釋,不能否定问题本身De存在,有可能的話,两国应该通过协商、外交途径去合理解决。中国认为,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国敗戰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是日本领土,所以中國说这是趁火打劫——趁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特殊情况下,日本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归属权。所以中国说这个不合理、不合法。
  日本经济jing过30多年的gaosu发展,从上世纪80年{我ai罗山she区}始,经济持xudi迷,至今已有20多年,去年GDP增速是-0.9%;而中国最近30年来,经济蓬勃发展。兩国经济一冷一热,让很多日本民众心理难以調适。




  liu杰认为,日本現行的十几部教科书对过去侵略战争包括南京大屠杀事件都有描写,唯一、最大的区别是数字上的差距。在教ke书上,围绕南京被屠杀的ren数有各种各样的数据,但不会说20万、30万。


  在小泉內閣时期,对中日歷史的認识问题是占据中日关系重要部分。民主党执政后,不再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对历史认识問ti不是很突出。但刘杰认为,历史认识问题是很多问题的基础问题,包括领土问题,钓鱼岛的归属,这個问题说到底也是历史认识問题。



  刘杰说,中國人认为,历史是现在和过去的对话。中國人现在跟过去对话时,很多人是和辛亥革命以来的li史对话,更多的人是he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对话。这段历史中国人饱受列强的凌辱。

  据调查顯示,中日两国各有约九成的国民,是通过本国的媒体报道,作为了解对方国家或日中关系的信息来源,反而以旅游或与对方国家朋友接触这种直接交流体验方式的人,极其有限。这说明两国媒体對中日关系的影响和责任,是极其重大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5-5-3 23:47 , Processed in 1.34375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