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3-17
- 最后登录
- 2020-3-16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0
- 精华
- 0
- 帖子
- 70

|
今日上午,上犹县召开“犹文化”座谈讨论会,邀请上犹知名专家学者,文化团体参加。对“上犹”县名由来及如何正确弘扬“犹文化”进行探讨。
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如何提炼正确的“犹”文化,“犹”文化的内涵和实质,正确弘扬“犹”文化。对“犹”的由来和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
“上犹县”县名的由来
唐昭宗天二年(公元905年),上犹人卢光稠任虔州刺史,倡议建上犹场,开始用“上犹”二字。至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黎求代卢光稠遣判官李照,将南康县西北之地划出,设置上犹场,场治设在灵岩寺北。
到了南唐保大年(公元952)改场置县,从此就叫上犹县,县名沿用至今。
南唐建县以后,宋朝曾改名为南安县;元朝又改为永清县(不久即复名上犹县);明朝设立南安府,辖大余、南康、上犹三县,上犹仍属南安府;清朝,上犹仍属南安府隶属江西布政司。
中华民国元年,成立江西省zf,上犹县为省直辖县,后来,全省又划分行政区,上犹县曾先后属于第十二行政区、第四行政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犹属湘赣省苏维埃zf。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犹县属江西省赣州地区,现在则属于赣州市。
为何“上犹”沿用千年?
上猶得名,因其治所之北有一座大山,因其形状很像一种叫“猶”的动物,所以叫“大猶山”,山下有一条河,古时称为“猶水”,场治所在地紧靠“大猶山”,又处在猶水口上侧,所以取名上猶。
猶
(1) 猶 yóu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2)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a kind of monkey]
猶,愑属。——《说文》。字亦作猷。
犹如麂,善登木。——《尔雅》
猶,五尺大犬也。——《释文》引《尸子》
猶,兽名也。——《颜氏家训.书证》
犹与未决。——《史记.吕后纪》。索隐:“猶,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
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水经注》
(3) 犬子
《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集韵》
——上犹网网友 哈罗
http://bbs.shangyou.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442&fromuid=198696
“上犹”是缘于“犹”这个动物和大犹山而来的。古人把“犹”兽比作镇妖护法的天兽。据记载,唐昭宗天二年(公元905年),上犹人卢光稠任虔州刺史,倡议建上犹场,开始用“上犹”二字。至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黎求代卢光稠遣判官李照,将南康县西北之地划出,设置上犹场。因境内有座状似一种猿类动物“犹”蹲,古称大犹山(今油石嶂),高耸于场治北面,山下有犹水(今犹江),而场治所建于大犹山之南,犹水之北,故名上犹场。
——钟秋梓
因油石嶂的山形像祥兽“犹”,而山又峻峭挺拔且岩石密布,险峻如屏障,所以叫“犹石嶂”。然而,根据我们的实际经验,从梅水方向看油石嶂,很像一头大水牛,而且现今流传的关于“犹石嶂”的传说也多余牛有关。
《辞海》上对“犹”的解释说:犹,兽名,猴属。《尔雅.释兽》:“犹如麂,善登木。”所以推测,“犹石嶂”也许原来山上或周边区域生活着很多“犹”这种像麂子又善于攀岩爬树的动物,当地的客家先民们就以山上的这种动物来命名这座山。这与赣县的“麂山”山名的由来如出一辙。
——凌乐瑞
(上犹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