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4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赣州市实施教育扶贫纪事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19:42: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我市既“输血”又“造血”,既扶贫又扶智,尤其重视对贫困人口的教育投入,使其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本领,并通过提升自我素质深挖穷根。近年来,我市着力实施扶弱、扶智、扶特三大教育扶贫计划,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贫困孩子点亮梦想。

  据了解,我市集中财力,优先扶持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建设,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读书难问题;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的职业学校进行补贴,并开展定向招生扶贫,省内普通高校面向赣州特招贫困学生;新建一批城镇学校,设立“红色班”,让红军后代、孤儿等特困家庭孩子进城就读,生活、交通费用由财政负担。2014年,我市统筹安排资金12.3亿元,资助或补助各类学生138.8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应补尽补。

  扶弱计划 让贫困孩子共享资源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学做操,好不好?跟着音乐,看着老师,我们开始上体育课啦!”近日,安远县镇岗乡赖塘小学三(1)班的老师唐金娣正在宽敞的操场上教孩子们做采茶操,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

  这个宽敞的操场是唐金娣和孩子们这几年来的梦想。以前,赖塘小学的操场是个泥土操场,晴天,风一吹就有飞尘,雨天,则变成了泥潭。

  近年来,我市集中财力,优先扶持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建设,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读书难问题。目前,我市建设农村标准化村小、教学点1477个,新改扩建校舍234万余平方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贫困家庭子女就近入优质学校的愿望得以实现。

  受益于此,赖塘小学换上了一身“新装”:以前下雨天就漏水的瓦房教室变成了崭新的二层教学楼;操场铺上了青砖,还搬来了村民捐献的艺术石;就连学校的围墙也被做成了文化长廊,上面刻有《弟子规》《三字经》,为孩子们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如今,像赖塘小学的孩子们一样,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在一所所崭新的标准化村小上学,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优美的校园环境。

  此外,我市每个乡镇均启动新建了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市还改扩建附属幼儿园365所,增设附属幼儿教学点880个,9万余农村幼儿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低收费的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扶智计划 让贫困孩子实现梦想

  “感谢学校的定向招生,让我圆了大学梦!”赣南医学院大一学生廖浩豪正享受着美好的大学校园生活,感觉很幸福。从小就想从医的他,因为家庭贫困,曾想放弃大学梦。2014年高考的他得知赣南医学院定向招收临床专业学生后,便填报了志愿,并成功录取。(下转2版)

  “毕业后去卫生院。我希望能为家乡作贡献。”廖浩豪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4年,我市争取省里首次批准赣南医学院专门面向赣州定向招生200名临床医学专业考生,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医生,定向生享有减免学费、定向安排就业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不仅如此,近3年来,省内有11所普通高校单独面向赣州降分录取贫困学生累计904人。

  除了开展定向招生扶贫,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学校进行补贴。赣州农校每年定向招收100名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后充实到乡镇农技站所工作。

  赣州经开区潭口镇坞埠村的严晶就是受益者之一。严晶的父亲早逝,家里靠母亲打工维持生计,生活非常贫困。“感谢zf的好政策,让我进入了职业中专学习。在这里我可以学到一技之长,以后肯定更好找工作。”2013年进入南康区职业中专的严晶说。据了解,2014年,南康区职业中专为1320名学生免除了学费,1592名学生享受了每人每学期750元的助学金。

  扶特计划 让贫困孩子播种希望

  为了让红军后代、孤儿等特困家庭孩子进城就读,我市新建了一批城镇学校,设立“红色班”,并且特困家庭孩子的生活、交通费用由财政负担。特别是兴国县推出的“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关爱工程”,为特困孩子撑起“保护伞”,2014年受助孩子达884人。

  近日,记者来到兴国县实验小学,阵阵书声从教室里传出来。在焕然一新的学校里,有245名来自该县各乡镇的贫困孩子,他们所在的班级被称为“红色班”。

  2012年秋,兴国县推出“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关爱工程”。这个工程的关爱对象为学生本人已纳入城乡低保的红军后代及孤儿特困生,采取四至九年级集中在县城免费就读、其他年级原校免费就读的方式。受助学生在校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校服费、高中阶段学杂费等全由zf承担。

  兴国县还大力开展各种活动,结对帮扶每一名“红色班”学子,让他们全方位健康成长。每逢节假日,该县的爱心人士还会带孩子们到家里做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4-5-3 19:22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