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26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理化学习的误区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10:53: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数理化三门科目是逻辑性比较强的科目,我们根据数理化黄金模型的讲解,针对数理化学习的误区整理如下:

误区一:课上听懂知识就掌握了 
  在数理化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时便无所适从。这就说明上课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 
  教师所举例题是范例也是思维训练的手段,作为学生不应该只学会题中的知识,更要学会领悟出解题思路与技巧,以及蕴藏其中的数理化思想方法。 
  对策一:自己重做一遍例题对策二:问自己:为什么这样思考问题。 
  对策三:条件、结论换一下行吗? 
  对策四:有其他结论吗? 
  对策五:我能得到什么解题规律?
  误区二:多做题目总能遇到考试题 
  有这种想法的人总会感到失望。每一份综合试卷,出卷人总要避免考旧题、陈题,尽量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上设计问题。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和数理化思想方法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多做题,不会碰巧和考题零距离亲密接触,反而会把自己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的角度分别对所解题目进行归类,总结解题经验的同时,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并确认复习的重点。 
  对策一:让自己花点时间整理最近解题的题型与思路。 
  对策二:这道题和以前的某一题差不多吗? 
  对策三:此题的知识点我是否熟悉了? 
  对策四:最近有哪几题的图形相近?能否归类? 
  对策五:这一题的解题思想在以前题目中也用到了,让我把它们找出来!
  误区三 钻研难题基础题就简单了 
  有一个学生曾对我说:“我喜欢做难题,钻研数理化难题能让我感到思维中的快乐,简单的题目没有什么意思。”应该说这位同学已经体会到了数理化学习的快乐,他对数理化开始有自己的理解,可是奇怪的是他的数理化成绩总达不到满意的高分,考完试后他总是后悔有一些地方不细心或没注意。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数理化学习中的浮躁状况,老师爱讲难题、综合题,学生想做综合题、难题,在忽视基础的同时,迷失了数理化学习的方向。 
  对策一:告诉自己数理化思维不等于复杂思维,数理化的美往往体现在一些小题目中。 
  对策二:“简约而不简单”在平常题中体会数理化思维的乐趣。 
  对策三:“一滴朝露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让我从基础题中找到综合题的影子。 
  对策四:这道题真的简单吗? 
  对策五: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我能在平凡中体现出我的优秀。
  误区四 思想有点高不可攀 
  一谈到数理化思想方法,有些学生会认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其实每一道数理化题之中都包含着数理化思想方法,例如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就应用了转化思想,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方程思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象与解析式反映了数形结合思想,图形的翻折与旋转则表现了运动变换思想等等。数理化思想方法是指导解题的十分重要的方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组织性。在初三数理化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不妨把图形动一动、变一变,把条件和结论作一些其它方面的联想,数理化化地思考问题。中考题的压轴题往往是在串联几个知识点的同时考查学生猜想与探究、函数与运动、变换与分类等能力,这在能力层面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策一:数理化思想方法并不神秘,它蕴藏在题目之中。 
  对策二:了解一些数理化思想,找到几道典型题。 
  对策三:解题完毕问自己“我运用了什么数理化思想方法”? 
  对策四:解题前问自己从什么角度去思考?(方程角度、运动角度、函数角度、分类讨论角度等) 
  对策五:请老师介绍一些数理化思想方法。

   以上内容是根据数理化黄金模型整理发布的,如果您对数理化黄金模型有需要了解的地方,请访问http://www.yipinxuetang.com/slhhjmx/

数理化模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5-5-3 23:57 , Processed in 1.2656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