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19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赣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综述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7:30: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赣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综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2013-09-06 07:49


  
公共文化建设的“赣州探索”

——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综述

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

每到周末,家住赣州市中心城区杨公路的7岁小朋友苗苗就会在妈妈的带领下,在市图书馆“泡”上一天,要么一家人就一起去市博物馆或城区的文化广场逛一逛。

市文广局局长李晓春说,回顾我市创建示范区的两年,公共文化实施建设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快,而且实施的项目也多,成果丰硕。

正是在百姓点点滴滴的感受中,赣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迎来了收获的旺季。“十一五”以来,全市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50多亿元,新建改建修缮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场、文化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等63个,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全市18个县(市、区)都有部颁三级以上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15个县有博物馆。龙南县投资4亿多元新建的文化艺术中心、赣县在县城最佳位置新建的图书馆等全省领先。

近年来,我市推出一批规划布局的公共文化项目,以公共财政引路,引导社会各界捐助举建。赣州市图书馆新馆、投资2亿元的赣州市历史文化与城市展览博物馆、投资1亿多元的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市本级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先后建成并对外开放;郁孤台、八境台、蒋经国旧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整治维修;市民中心、自然博物馆正在建设,市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市美术馆等也在筹备建设中。

至2013年6月底,全市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648270平方米(其中图书馆60287平方米,文化馆50573平方米,博物馆108531平方米,乡镇综合文化站94979 平方米,村(社区)文化活动室333900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2010年的156.4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700平方米,增长3.48倍。目前,市中心城区正按照“五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非遗展示馆、文化艺术中心)的架构进行建设,在确保县级文化场馆(站)全部达标的基础上,全面改造提升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县(市、区)先后建成功能全、档次高的文艺中心和文化广场,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市民向往的好去处。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

每天傍晚时分,石城县琴江镇文化广场就会响起阵阵悦耳动听的歌声,这是当地农民剧团演员在为群众演唱客家山歌。大家感叹:“赣南的文化味,越来越浓了!”

在全市完善的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基础上,赣州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增加文化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倾,深入实施农民免费看戏、看电影和举办文体活动的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公共文化服务遍布乡村,文化惠民上了新台阶。

随着一批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立,一个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实施,赣州的老百姓正尽情享受着丰富的文化大餐。在赣州中影国际影城,观众饶有兴致地观看全球同步放映的国际大片。茶余饭后,前往赣州黄金广场拉二胡、唱小曲、舞太极拳、跳广场舞的人络绎不绝。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别开生面的各种专家报告会、免费讲座,成为提升市民素质的极佳平台。广告文化节、农民艺术节等文化活动,让文化爱好者一秀风采、大饱眼福。

文化建设为了群众,成果理应由群众共享。赣州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均免费向农民工、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开放,并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送戏下乡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在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农村与城市文化发展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共文化凝聚力得到提升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向心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全市400多支文化志愿者队伍服务在基层一线,3800多个业余文艺团队活跃在社区、农村文艺舞台。长征第一渡的于都县的许多乡村,收集整理本地红军历史、乡村历史、名人历史等,进行布展陈列,开办道德讲座,使群众受到深刻生动的教育和熏陶。章贡区成立了12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团,有400多个社区艺术团(队、组)。各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村庄空地、老村部、农村学校、农户厅堂等场所,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戏台、村民活动中心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一些地方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作为民间文艺团体的活动基地,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和课堂。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在悄然改变着城乡群众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培育了社会新风,减少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广大城乡出现了“四多四少”的景象:读书看报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参与文体活动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多了,吵架斗嘴、聚众闲聊的少了;学法用法的多了,胡搅蛮缠的少了。

坚持群众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要文化,帮群众创文化,教群众演文化,让群众享文化,使群众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好起来”。

这是赣州文化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赣州人对时代人文精神的身体力行。有了自上而下的全社会文化自觉,赣州建设文化强市就有了深深扎根大地的力量。(记者幸菲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3-9-10 17:46:55 |只看该作者

我想问问这位记者GG的是正在建设的“市民中心”在哪个位置 ? 怎么这个这么大的事大江的友友们都不挑出来说一说呢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板凳
发表于 2013-9-10 18:03:43 |只看该作者

按一般的理解,这位“幸菲菲”记者应该是一位MM,但是这位MM是闭着眼睛写稿的吗?编辑也是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4-5-3 21:21 , Processed in 1.15625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