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25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爱相伴听不到声音也值得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9:20: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97年8月出生的曾昭玥,高高的个子,戴一副近视眼镜。出生100天,曾昭玥发高烧,烧坏了听觉神经,从此进入了无声的世界。到了读书的年龄,父母亲就一直为他读书的事操心。爸爸曾    本斋,今年五十五岁,有胃病,现在广东打工;妈妈杨新华,出生七个月,得了小儿麻痹症,行走艰难。他们的家在泰和县万合农村,小昭玥只能随班就读。没有聋哑专业老师,小昭玥“听”不懂;没有生活专职老师,小昭玥有时受到同学的戏弄。十三岁那年,读了好几年小学的曾昭玥,也不过是小学三年级水平。

    的确,“我爸爸和妈妈经常议论我读书的事,妈妈就是要我读书”。父母的议论,小昭玥听不见,但心里明白。父母千辛万苦,已经让昭玥的哥哥昭琳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这几年,父母老了,身体差了,赚钱少了,有必要让一个聋哑人去读书吗?乡邻们有议论,亲戚们有议论,父亲曾广斋也有同感。只有残疾的妈妈不这么想。她想的是:残疾人生存能力天生就弱,没有文化,不就更弱吗?团箕晒谷,教崽读书。再苦再难,也要让小昭玥完成义务教育。

    杨新华把儿子送进了泰和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了减少儿子的孤独感,安心读书,她在离学校50米的地方,租下了一间民房,当起了“陪读妈妈”。租房要租金,母子要生活费,上学还要杂费,虽然不多,但对杨新华来说都是负担。

    为了生活,杨新华先后在好几家厂子里打工。她付出的是比平常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得到的却不一定很多。杨新华十六岁那年,她学过缝纫,有基础。现在,她在一家制衣厂当车工。工作有了技术含量,报酬也相对多一点。在岗位,工作之余,她就督促儿子好好学习。一支铅笔几张纸,母子无声的对话却也是“波澜起伏”,该鼓励的鼓励,该引导的引导,该批评的批评,纸上流淌的是喜怒哀乐,母子深情。

    欣慰的是,曾昭玥很争气。在老师们的专业、专心辅导下,他的学业一天天进步。语文数学不错,美术体育更佳。2008年,他的画作《看,我正在海底潜水呢》,在希望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上获金奖;《好帮手机器人》在国际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上获银奖。2012年,他被选拔为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江西省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虽然没有得奖,但是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读了书,就懂得道理,曾昭玥知道了感恩反哺,孝敬母亲。今年2月,杨新华骑车被人撞伤,曾昭玥一边上学,一边承担了照料妈妈的重任。曾昭玥学会了用电煮饭,用液化气炒菜。一有空还像模像样地给妈妈按摩伤腿,在纸上写一些安慰妈妈的话。杨新华觉得辛苦有了回报,辛苦陪读值得。在大家的关心下,这对残疾母子幸福着、感恩着。正如曾昭玥用手语说的一样:“我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回报我的父亲母亲,回报关心我的许多人。”扎金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5-5-4 00:04 , Processed in 1.1406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