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24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新产品成理财1号 银行QDII要长远眼光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11:11: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理财推荐:最好的投资方式
  2007年,共有25家中资银行和9家外资银行推出2120余款理财产品。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室主任殷剑峰估计,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在1万亿左右。理财周报根据采访到的各大银行产品募集资金数据粗略计算,这一数字应在1万亿以上。  盘点2007年银行理财市场,产品收益风险整体上升,流动性增强,投资领域大幅度拓宽。2007年,新股申购类产品是当之无愧的“明星”;银行系QDII在经历里一波三折后“走进新时代”;结构性产品则进一步优化结构和拓宽投资范围,成为稳健型投资者的首选。  打新股产品成2007年“明星”  发行数量猛增,“打新”间隙再投资  A股市场“中新股必定有溢价收益”,使得银行“打新股”产品成了2007年的明星产品。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发行数量猛增。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银行理财研究所的统计,2007年1-10月,商业银行发行新股申购类产品共计100款,全部为中资银行发行。其中,1月份和4月份各发行1款,为全年最低发行月份,9月份发行20款,为全年最高发行月份。期限方面,新股申购类产品的期限均在1-2年,平均期限为11.5个月;预期收益率方面,2007年上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较低,一般上限在10%左右,下半年则上升到15%-20%。  收益率提升不仅因为下半年新股尤其超级大盘股发行密集,也产品设计有关。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2006年年底推出的“打新股”产品并不是将100%的资金用于新股申购,不少银行采取了60%打新股+40%投资票据国债的结构,后来再演变成100%资金打新股。  为了提高收益,银行又在新股发行空挡将资金投资于票据、国债市场。目前,个别银行如光大银行则将资金投资于信托产品,收益率比投资国债、票据等提高1-2个百分点。  此外,第三方如信托公司也想分一杯羹,便有了业绩报酬分成这一“规矩”。信托公司会拿出一定自有资金参与进来,作为担保收益,超过担保收益如5%以上就按一定比例分成。有的产品收取20%、30%,有的高达50%。  赎回机制日益灵活  从产品结构看,原先只设置参与网上交易,现在相当多的产品参与到网下交易,长达3个月的锁定期使得中签后不能一上市就抛售,这虽然有助于提高产品中签率,但也增加了收益风险。  参与网下配售的打新产品必定期限较长,喜欢流动性强的客户不适合产品。下半年银行推出的“新股支支打”、“新股直通车”等产品则满足了灵活赎回的要求,只要客户与银行签订协议,在每次新股申购前,银行会自动划走客户账号内资金,中签后将本金、收益自动划到客户账号。  从产品期限来看,目前打新股产品有1年期以上、3个月、支支打这三个类型,虽然目前打新股的产品发行速度在加快,但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所有的产品资金都涌向同一股票,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收益率下降,这也是目前银行人士所担心的问题。  明年新股发行频率依然很高,但是参与打新的资金量越多,势必收益率被摊薄。同时,新股溢价率降低也是明年打新股产品面临的问题。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首席理财师徐欣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今年新股发行中个别股票上市当日溢价率高达300%,如前一阵发行的全聚德(002186行情,股吧)溢价率就达271%。  2007年银行系QDII一波三折  第一代银行系QDII出师不利  2007年2月,中国银行首个QDII产品运行不到5个月,由于收益不佳遭遇大量赎回,不得不提前终止。银行系第一代QDII出海披上阴影。  随后,曙光出现。5月10日,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允许银行系QDII直接投资境外股票。第二代QDII产品很快面世,如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的稳健增长(R)、东亚银行的“基汇宝”。投资重点从当初的固定收益类品种转换为收益较高的境外基金。根据中国银行稳健增长公布的持仓明细,其38.38%投资于东方汇理大中华基金、29.99%投资于富达中国焦点基金,最新单位净值为1.0495。  不过,外资行QDII发行力度超过了中资银行,占六成以上份额,这也是外资银行唯一市场份额超过中资银行的领域。  2007年9-10月,QDII收益最好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统计,2007年,商业银行推出的QDII理财产品在发行速度上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007年5月份以后,发行速度明显加快,在9月份和10月份连续保持25款的最高纪录。9-10月,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QDII发行数量最多。  2007年9-10月,银行QDII收益最为风光。由于港股表现出色,投资港股的境外基金收益率在短短两三个月便取得20%-30%收益,与当时遭遇震荡的A股市场形成鲜明对比。不过,随即港股震荡,QDII净值大打折扣,个别产品甚至亏损。  海外市场的震荡并没有影响银行发售QDII的热度,从投资港股的基金到投资欧洲债券、亚太新兴市场、新能源、全球矿业等,一些赫赫有名的基金如施罗德基金、美林证券、巴菲特基金等让投资者有了购买平台。  银行系QDII可投英国股市、公募基金  近日,银监会公布,中、英两国金融监管部门就QDII业务做出了监管合作安排,这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可以代客投资英国股票以及英国金融监管当局认可的公募基金,这也使得银行系第三代QDII产品更具吸引力。  与基金系QDII相比,银行系QDII产品主要投资于海外结构性票据和基金,比较稳健。从期限上来看,2006年QDII产品期限主要以6个月期和1年期为主,产品期限偏短。2007年则以中长期产品为主,特别是2年期产品已占市场份额51%。  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银行产品研究员李要深表示,2007年11月,商业银行QDII挂钩对象增加了指数,同时,股票、债券作为挂钩对象的产品比重逐步增加,在近3个月成为一种趋势。  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跟踪的QDII产品表现来看,目前表现较差的有中信银行(601998行情,股吧)的“中信理财3号”和“赢在香江”、花旗银行的“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环球收益股票”等产品,“中信3号”运行仅39天,基金跌幅达11%左右。相对表现较好的有中国银行的“中银稳健增长(R)”、工行“东方之珠”、交行的“澳视群雄”等产品,  结构性产品设计优化收益提高  挂钩标的不断翻新  目前,结构性产品大多为到期保本浮动收益类,从联接的资产类型看,今年挂钩最多的是港股,股票挂钩也是创新最多的产品。殷剑峰也表示,今年上半年一个明显变化是,银行跟信托公司发行的股票相联接,这样银行除了不能在A股二级市场直接买卖股票外,“什么都可以干了”。  从下半年开始,新型挂钩标的登上结构性产品舞台。除传统挂钩股票、债券、基金等产品继续强势发行外,市场上开始出现新的挂钩产品,如深圳发展银行“聚汇宝”超越计划2007年6号(二氧化碳挂钩型)美元理财产品和挂钩IPOX-30全球指数、民生银行(600016行情,股吧)挂钩黄金期货、荷兰银行挂钩奢侈品,以及今年下半年集中挂钩矿业、能源、农业等热门投资领域的产品。  产品期限集中在1-1.5年  与往年相比,今年结构性产品另一大变化是,产品期限更多集中于1-1.5年期。“流动性要求日益提高,设置赎回的产品也开始增多”,多位银行人士向记者表达了相同观点。如擅长5-6年中长期产品设计的荷兰银行在今年也推出多款1年期结构性产品。  确实,期限在1年或1.5年的产品大多为“提前触发可自动赎回型”,如观察期内所挂钩股票价格未曾跌破银行设定区间(如股票初始价的97%),产品将满足自动终止条件,投资者获取最高收益。2007年,提前终止的产品比例增加,这主要得益于港股火爆,记者注意到银行所挂钩的股票大多集中在几大H股、红筹股上。前段时间这类股票增幅明显,不少结构性产品在首个观察日就满足条件提前终止。  设定区间放宽,收益提高  随着同类型产品的日益增多,设定的区间也逐步放宽,从97%-103%放宽到80%-120%,产品提前终止概率大大提高。同时,银行设定的预期收益率也明显提高,从年初集中于10%左右逐渐提高到20%,个别产品甚至出现33.5%。银行改变资金运作方式,比如把产品设置成95%保本,将更多资金投资联接标的提高收益率。  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统计,相应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挂钩股票类产品、挂钩基金类产品、挂钩汇率类产品、挂钩信用类产品、挂钩利率类产品、挂钩债券类产品。指数挂钩类与挂钩价格类产品由于不同指数风险收益差异较大,因此无法量化平均风险收益特征。  据悉,光大银行明年将推出的“双边浮动”产品,即产品挂钩的股票如果跌破设定区间,没有获取最高收益,那么不对产品进行交割,而是自动转向投资所挂钩的股票,之后产品收益随股票涨幅获取收益。  不保本浮动产品猛增  尽管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继续维持占三分之一份额,但是2007年不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发行数量明显增加,被银行界称为“不保本浮动产品年”。  如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结构中,以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为主,共计发行704款,占人民币理财产品规模的80.5%,其中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324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380款。  外币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为主,共计发行587款,占外汇理财产品的58%。外币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共计425款,其中保本浮动收益型338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87款。目前除QDII外,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中中资银行推出的数量达80%以上。  除打新股、QDII外,投资非定向债券与信托产品、FOF基金,甚至私募基金的产品日益增多。多家银行针对高端客户推出私募基金理财产品。  这类高风险收益产品受到部分投资者欢迎。恒生银行副行政总裁兼个人理财及财富管理业务主管杨荣燊表示,这从侧面反映现阶段投资者风险承受力逐步增强。(责任编辑:周亚琼)
本文转载自:和讯银行
热门理财文章推荐:工行理财金卡办理5万理财产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4-5-14 11:36 , Processed in 1.2031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