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19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年赣州将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深入推进七项工作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4:38:4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关键词: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观点点击:
  把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为谋全局管当前利长远的头等大事,努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特色原材料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我国东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中国南部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或赣粤闽湘边际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红色文化创新或继承发挥的重要基地。
  ●工作举措:
  全力争取国家尽快出台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意见。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找准制约发展的症结和瓶颈,深入研究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思路举措。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主动自觉地做好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实地调研等基础性工作。凝聚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推动苏区精神、苏区历史、苏区干部好作风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宣传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各类活动,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来。
  对接跟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项目。紧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意见和相关对接事项,策划和包装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的重大民生项目、增强“造血”功能的重大产业项目、积蓄发展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尤其要注重策划包装一批影响赣州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做好昌吉赣客专并南延至深圳、鹰瑞梅铁路、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今年,全市安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68个,年计划投资608.86亿元。力争赣韶铁路,大广高速龙杨段,厦蓉高速赣崇段,赣州220、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省天然气二期管网,中心城区天然气管网等项目年内建成;黄金机场改扩建、寻全高速公路、兴国至赣县高速公路、593公里国省道改造、江西华电赣州开发区天然气利用、红都瑞金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观点点击:
  始终坚持强攻工业、主攻工业,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持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挺起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脊梁。
  ●工作举措: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以“三个三”产业为主抓手,推动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承接产业品牌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坚持“zf引导、市场运作”,全面推进稀土、钨、萤石资源整合。出台分类扶持措施,大力推进铜铝有色金属产业、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以及氟盐化工、电子信息、现代轻纺、食品工业、新型建材、生物制药、家具等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加大力度帮扶企业。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央企与地方企业对接合作、对口帮扶、联合重组。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布局,加快赣州开发区扩区增容,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争取在瑞金、兴国设立特殊经济区。支持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国家综合保税区。推动瑞金、龙南和赣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龙南、定南、全南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寻乌、石城和崇义设立省级工业园区。高位启动稀土高新产业园、铜铝产业园建设。发展壮大南康家具、龙南发光材料、信丰电子信息、赣县钨稀土和铜铝新材料、会昌氟盐化工等特色产业园区。
  关键词:中心城市建设
  ●观点点击:
  把城市扩容增量,加快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作为战略重点,以中心城市崛起打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工作举措:
  做大城市规模。编制实施《赣州特大城市城乡总体规划》,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提高空间拓展效能,提升生态文化品质,分类引导项目建设,优化行政区划管理。推动赣县、南康、上犹与主城区在基础设施、综合交通、生态环保、产业布局等方面全方位对接、同城化发展。加快章江新区繁荣发展,推进老城区改造,协调各组团加快建设。争取南康撤市设区,力争年内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过100平方公里、人口过100万,迈入特大城市方阵。抓好100个重点城建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章江新区等各组团内部路网,打通文明大道东延等8条断头路、瓶颈路。开工建设“四桥”及“四纵五横”路网,打通二环线、内环线,构建“两快一慢一枢纽”的交通网络体系,全面拉开特大城市框架。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截污干管、排水管网、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二垃圾处理场,启动上犹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提速配套市政公用设施。加快自然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奥体中心、会展中心、华润万象城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深入推进“百街小巷”综合整治,建成东阳山路和八一四大道人行天桥。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新购100辆公交车,建设100个公交候车亭,新增赣南大道等5条公交线路,开辟公交专用车道和快速公交线,优化线路设置,延长运营时间。进一步增加出租车数量,规范出租车运营秩序。继续完成文清路改造,开工并完成郁孤台、八境台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持续深入推进中心城区“治脏、治乱、治堵”工作。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
  ●观点点击:
  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中心城市集聚,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作举措:
  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启动金融商务核心区建设。大力引进域外金融机构,做大做强赣州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争取组建市级统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推动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县域全覆盖,有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争取列入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加快推进赣州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打造成区域性工业原料及成品交易中心和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城。加快航空港综合物流中心等六大物流节点建设。着力壮大电子物流、大件物流、有色冶金物流、冷链物流。推进物流信息平台与标准化建设。
  加快区域性旅游中心建设。加快瑞金红色旅游景区、通天岩景区创5A步伐,抓好陡水湖风景区开发、宋城文化遗址公园、龙南客家围屋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策划包装好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和三江六岸、百里脐橙旅游观光带等重点项目。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
  ●观点点击: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落实好各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工作举措: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巩固粮食基础地位,力争粮食总产量280万吨以上。进一步加强赣南脐橙品牌建设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办好第四届国际脐橙节。建设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级脐橙交易中心、赣南脐橙研究院,组建赣南脐橙股份制公司并推进上市。进一步培育壮大生猪、烟叶、花卉苗木、蔬菜、油茶等主导产业,打造沿海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实施水库保安和农村饮水安全“双安”工程,明年汛前完成669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制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年规划”,力争两年完成。实施23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抓好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和调整利用试点。新开工建设农村公路15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20座,力争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5%,实现县乡村公路养护全覆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1703个省批村点的村庄整治建设,推进3747个村点农村清洁工程,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4.7万座。实施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户户通电视工程。
  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体制。市财政整合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扶贫开发。大力推进片区扶贫、移民扶贫、整村扶贫、产业扶贫和素质扶贫。积极探索开发式扶贫与救助性扶贫相结合的新模式,多渠道筹措扶贫资金,让特殊困难群体“不愁吃、不愁穿”。
  关键词:改革开放
  ●观点点击:
  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借外力,下大决心和气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汇聚持续强大的力量源泉。
  ●工作举措:
  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建立zf部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项目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和园区发展的长效机制。抓好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大国企改革力度。出台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返乡创业人员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整合zf资源和国有资产、资本,组建国有控股投融资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和赣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组建林业投资集团,建设林权交易中心。
  大力招商引资。改进和完善招商引资考评办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中央和省属大企业、优质上市公司、大型民营企业,开展高端谋划,高位推动,高频对接。大力推进产业招商,争取列为“全国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示范地”。办好“共和国央企回故乡”座谈会、香gang招商引资活动周、赣州(厦门)投资环境推介会等重大活动,打造招商引资新平台。
  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和支持小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力争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1万户、私营企业3000家,培育300家高成长性企业上规模,帮扶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创品牌,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
  ●观点点击:
  坚持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进一步“放权、让利、松绑”,打造县域经济“动车组”,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强筋健骨,使县域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工作举措: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充分挖掘和放大各地的比较优势,引导各县(市、区)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培育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板块。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实行分类考核,加大奖励力度,鼓励争先进位,力争GDP过100亿元、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分别新增3个和5个。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推进扩权强县、兴乡强镇,最大限度下放管理审批权限。建立健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新机制,综合运用市领导挂点帮扶、市直部门点对点服务、重大问题现场办公等方式,帮助解决瓶颈问题。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鼓励乡镇走出去招商引资,打造一批实力乡镇。
  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加快瑞金、龙南都市区建设,加快信丰、兴国、于都、宁都等卫星城市建设,打造组合有序、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赣南城市群。加快以示范镇为重点的圩镇建设。抓好储潭、三江及各县(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支撑体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推进城乡社保、计划生育、产权制度一体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5-5-7 03:09 , Processed in 1.3281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