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4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赣州何不建设庄园之城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8:38: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章简介:先来比较一下同我们江西人差不多......请让我们再看看英国城市人们现在......其实英国的那些庄园和学校早让城......伦敦艾塞克斯大学的东15演艺学......想到了这些年中国各地十分兴旺的......在英国,乡下绝不只是逃避喧嚣的......中国历史上也有乡绅的庄园和儒者......英国的庄园让我们想到,我们以前......赣州府地区,以前一直就是华南政......发展大赣州,我们当然应当建设一......




先来比较一下同我们江西人差不多经济状况的贵州在做什么?报载,贵州计划成为中国首個公园之省,今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文化旅游发展創新区”为贵州的“战略定位”之一。根据已经披露的细节,以打造“国家公园省”为目标,《规划》不仅将出台支持贵州开展旅游产业综合改革的细则,亦将对贵州扩大开放、開拓國际市场作出定位。目前已经具备一定市場的喀斯特自然风光、茅台文化体验游線路等,将被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的重点线路。
请让我们再看看英国城市人們现在追求什么生活?报载,姚明在做葡萄酒庄,丁磊在广东养猪,現在我们中國城市精英纷纷到乡下投资建设经营庄园。新的上山下乡运动已经在静悄悄地开始了。
其实英國的那些庄园和学校早让城市精英们在乡间扎住了根,他们常会去城里办事、娱乐,但多半不会拔根而去
伦敦艾塞克斯大学的东15演艺學院。这个英国最大的演艺学院有五六百学生,主校区却是个18世纪的贵族庄园,别墅旁是大片的鲜花和绿荫。那剧场更老,跟莎士比亚同齡,原是地主的谷仓,被演艺学院挪过来做了剧场,硬木梁柱上的纹路铭刻着歲月悠悠。演员们兴奋地叫起来,朱丽家的庄园原来是这样的!以前排戏时从来也没想过要去找个庄园体验一下生活,虽说这个原籍瑞典的现代经典已被改成了中国故事,但国内去哪找庄园?从土改到“文革”,一次次运动早把它们毁了;近年來勉力恢复的极少几个,如上海朱家角的“课植园”,成了日开夜关的博物馆,已没了住家的人气。(注:赣南各地就有很多仍然保存不错的大大小小的无名客家围屋)而英国保存完好的庄园还有很多。巧的是到爱尔兰后,东道主请我们最好的一頓饭也是在一个前贵族庄园——现在成了海边的别墅宾馆暨饭店里,大厅里还挂着19世紀中叶女主人雍容华贵的大幅油画像,演员们又说,这就是朱丽的老妈!
想到了这些年中国各地十分兴旺的“農家乐”,都是地处乡下的饭店,但感觉完全不同。“农家乐”这名字就有点农村人讨好城里人的“童趣”,是为了吸引舒适惯了的城里人偶尔“下去”体验一下乡村生活——只能偶尔一去,因为周边的卫生、文化环境差得太多。但在英国和爱爾兰,庄园的地位不但不比城里的房子低,还要高上一大截。有钱有身份的人不喜欢老住在水泥玻璃的城市丛林里,一定在乡村有房子;一般的小康之家只有小别墅,贵族之家就会有大得多的庄园。得奖無数(包括2012年上海电视节特别金奖)的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里描述的就是这样的庄园。
在英国,乡下绝不只是逃避喧嚣的休假地,也不仅是更为舒适的居所,更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表面上英国的文化中心是伦敦等大城市,主要靠热闹的演艺业和大众传媒吸引眼球;真正出哲人和思想的地方,还是沉潜于乡间镇上的牛津和剑桥那样的名牌大学。相比之下,中國的大学全都集中于城市,越有名越在大都市扎堆,一反历史上書院的传统,以致“走向现代”一百多年来,中国农村的精英文化和人才几乎全被抽空。而最早工业化的英国绝没有因为城市发展就瞧不起乡镇文化,就看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吧,工厂烟囱赶走了田园牧歌——人家在为青山绿水的式微而伤感!事实上他们对乡村環境文化的保护从未间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些庄园和学校让精英们在乡间扎住了根,他们常会去城里办事、娱樂,但多半不会拔根而去。
中国历史上也有乡绅的庄园和儒者的书院,那也曾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场所;科举挑出的精英进城做官,也不会摒弃乡下的家园,他们时常回家修桥铺路,还要延师兴学。但自我们开始追赶现代,就只盯着外国大城市,视农村为落后;農村包围城市取得政权后,城乡之隔反而固化起来,只用极少的高考和招工把农村精英单向地选进城里;近幾十年来,城乡间的流动多了,但方向依然單一,农村精英的流失更加彻底,只留下了老人和儿童。在城市化的大潮中,我们真的要舍弃农村吗?
英国的庄园让我们想到,我们以前的庄园虽已残破有的已经消失,为什么不可以修旧如旧或者新建呢?现在城里盖楼见缝插針都已饱和,何不去鄉镇建些庄园?不是招徕游客的“农家乐”,而是宜居的有品位的庄园,可以是企业家的住宅兼企业的艺术之家,也可以是公共文化设施,更可以是庄园式的大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过好几个文化人主持的乡村教育实验,六七十年代则有过几十个“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那都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不是真的大学,然而,前人延续乡镇办学传统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那时候交通、通讯何其困难?现在方便了这么多,重建乡镇文化在技术上不难了,关鍵是要有不亚于甚至优于城市的整体居住环境,要有英国那样宜人的庄园,让精英乐意留在乡镇。
赣州府地区,以前一直就是华南政治商业精英人们的庄园集聚地。不提众所周知的白鹭村钟氏庄园,就说散落赣南各地的大大小小的无名客家围屋,在中国建筑文化历史上面同所谓山西庄园大省也毫不槂色。赣南这些处处雕梁画栋不仅仅代表在当时经济的高度,也代表赣南發展文化的深度,这些在中國历史长河中保存完好的经济文化的美丽庄园文物,无不让我们今天的赣南子弟为之汗颜惭愧啊。
发展大赣州,我们当然应当建设一个高楼大厦的新城區;但是如果建设赣南庄园集聚之都,发扬光大城市乡村与众不同模式,也许才是发挥我们后发优势的的特色新路。
青山绿水大赣州,隐含巨大财富!
请爱惜我们的生命一樣爱护好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4-6-13 17:47 , Processed in 1.15625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