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58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于都县《古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6:31: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
县城贡江以北片区,东邻梅江、贡江,西靠雩山大道,北至窑塘村,南接县城老城区,规划用地面积约为801.78公顷。

三、发展定位
以生态为先导,集人文居住、综合物流、商贸服务、红色旅游为一体的于都县北部门户发展区域。

四、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规划区人口规模为11.60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801.78公顷,城市建设用地为728.87公顷。

五、规划结构
结合古田区的功能定位,规划用地布局在综合考虑总体规划和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一轴、两心、两带、三片"的布局结构。
"一轴":片区发展轴
片区发展轴:由火车站为起点,延伸至滨江的站前南路和沿江的渡江大道共同组成片区的"满弓"形发展轴线。
其中:站前南路两侧布置商业服务等设施,以此轴的发展为契机,推动片区东西方向的发展。
渡江大道则依靠贡江、梅江的资源优势,延伸老城区滨江发展脉络,沿江布置城市、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承担文化旅游休闲功能,推动片区南北方向的发展。
"两心":交通枢纽中心、商业中心
交通枢纽中心:指铁路站场及配套设施,包括火车站场、站前广场、客运站、公交车场及社会车辆停车场等主要交通功能设施。
商业中心:位于站前南路和古田东路交汇处的商业中心,将站前南路的带状商业延续至该节点上。
"两带":马子口河绿化景观带、赣龙铁路绿化防护带。
"三片":以现状马子口河、赣龙铁路为界限,将规划区划分为三个功能片区。
西部居住片区;行政办公、居住。
中部居住片区:商业、旅游、居住。
北部综合片区:商贸、物流、教育。



             于都县城市规划局



二00九年九月十五日



于都县贡江南岸滨江地段城市设计方案公示





发布时间:2009-04-30作者:




  
于都贡江南岸滨江地段城市设计简要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北至贡江,南至文体一路、文体二路、水南大道,西至学府路,东至渡口一路,规划用地建设面积146.97公顷。 二、发展定位贡江南岸滨江地段是于都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滨江地段,是集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商务办公、商业居住为一体的魅力山水生态文明区,与贡江北岸形成“一江两岸,遥相呼应”格局。 三、规划目标贡江南岸滨江地段未来发展的四大目标:城市功能的有机补充、城市建设的引擎和城市活力的源泉、魅力山水城市的展示平台、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 四、总体设计构思1、构建“县zf—南薰门—罗田岩省级森林公园”南北向空间轴线,延续城市发展脉络。2、运用复合的土地使用性质,增强滨江的城市活力和城市形象。3、运用自然先导模式,打通生态绿化网络通廊,构筑“显山露水、大疏大密”的生态格局。4、注重文脉的延续和人文空间的塑造,展现深厚的城市内涵和文化特色魅力。 五、空间结构体系。本次滨江地段城市设计中空间结构归纳为“一带、两轴、四心、四区”的空间结构体系。一带:滨江步行休闲带——结合控规确定的滨江绿地带宽度,以人的步行系统为出发点,结合周边的建筑空间关系、自然环境等因素而设置的滨江步行休闲带。两轴:南北向空间轴线——是指联系于都老城区与贡江南区之间,构建的“南薰门—罗田岩森林公园”南北向空间轴线,是延续城市发展的脉络。东西向视线空间联系轴——是指联系四个功能区的视线联系轴,结合四个功能区内的标志性建筑、集中绿地、步行轴线、配套设施等而形成的集功能、景观、视线为一体的空间轴线。四心:指位于滨江地段内的红色文化展示中心、酒店及配套服务设施中心、文化体育行政办公中心、商住中心。四区:指沿滨江布置的红色文化展示区、渡江居住片区、滨江功能综合区、长征居住片区。六、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于都县贡江南岸滨江地段生态绿化空间结构可归纳为“一轴两核六带多点”。一轴:是指“南薰门广场—罗田岩森林公园”南北向生态绿色轴线,是联系新老城区的重要生态走廊。两核:分别位于此次滨江地段的东西两侧,大面积的绿色生态公园是城区重要的“生态绿肺”。六带:是指滨江步行休闲带、联系四个功能区的东西向带状绿地以及南北向四条道路绿化带。多点:是指各节点绿化以及沿廊道绿化延伸到地段内部的绿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2-5-30 16:35:22 |只看该作者
1# 赣南人家


    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4-6-1 16:05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