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59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江财经学院地址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9:10: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浙江财经学院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明显,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和良好声誉的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浙江财经学院,1991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价,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学校占地2360余亩,分下沙、文华和长安3个校区。其中,下沙校区占地1200余亩。学校现设有11个二级学院、一个部、一个独立学院和一个成人教育学院,40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23000余人。

学校现已形成经济、管理学科特色明显,经、管、文、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结构比较合理的学科体系。学校zf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学和财政学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zf管制理论与政策研究为浙江省人文科学创新团队,产业发展与财政金融政策为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现设有财政学、会计学、产业经济学、伦理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7个省级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统计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汉语言文字学、英语语言文学等2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会计、金融、保险、税务和资产评估等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012年招生的硕士专业达到31个。

学校现已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1318人,专任教师868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53人,副高职称教师285人,高级职称占师资总量的50.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6人,硕士学位教师42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师资总量的81.57%。其中,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zf特殊津贴7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2人,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第一、二层次14人、第三层次7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1人。另外,1名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名教师荣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4名教师荣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名教师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坛新秀奖,3名教师获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切实加强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设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产业经济学》、《财政学》、《基础会计》和《中国税制》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累计获国际级奖6项,国家级奖39项, 省级奖984项。《产业经济学》列入了国家精品教材,《地方财政学》列入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广告摄影与摄像》和《管制经济学原理》等5部教材列入“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学》等44部教材列入了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致力于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几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210项,省部级项目26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和《哲学研究》等国内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被SCI、EI等检索收录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450部。先后有4人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著作奖或论文奖,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另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150项。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报《财经论丛》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连续三次荣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同时,已连续多年被评为CSSCI来源期刊。学校的"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民营经济的研究成绩斐然,编辑出版的《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影响远及海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4-6-1 20:22 , Processed in 1.2031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