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4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东方学院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3:04: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坐落在江南历史文化古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腹地——江苏常州,占地近1500亩,校舍总面积40多万平方米。学校创建于1984年,是以工科为主,文、理、经、管、教、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成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2年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在我校成立。

学校设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0多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涵盖八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7000人。馆藏纸质文献138.3万册,中外文现刊1536种,中外文电子图书139万多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5万种,各类数据库2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亿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者4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0多人,有9人享受国务院zf津贴,37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和“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8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有60多人次获批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和“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学校聘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5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全职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多名,同时有50多名教师在苏州大学、江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博、硕士生导师。学校还先后与省内外及挪威、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有关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建校20多年来,学校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坚持毕业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三证书”毕业制,按照“做大做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做精做优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办学思路,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能型”职教师资。学校还与德国国立梅泽堡应用科学大学进行“2+2”跨国本科人才培养。学校目前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品牌、重点专业14个,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高校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8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精品(优秀)课程8门。多年来,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生在全国及省级各类科技竞赛中累计获奖500多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作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学校还承担了培训全国职教师资的重任,“十五”以来,共培训全国范围内职业学校校长、管理干部和专业骨干教师一万多人。

目前,学校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1个、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常州市高技术重点实验室3个、常州市工程技术中心3个以及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多家。

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承担横向科研课题近300项,累计科研经费超亿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多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国际检索收录700多篇,在CSSCI源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近200篇,出版各类著作、教材300多部。

学校获得过“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秉承“实”的校训精神,坚持“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面向职教、服务经济”的服务面向,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早日把学校建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校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4-6-14 17:36 , Processed in 1.25000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