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1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家范:地方史志有“腦补”功能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16:40: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编者按: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古籍出版社组织的《上海府县旧志丛书》点尚记得2011年年底,收到《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松江卷》二箱十四大册,一册作为乡土文化建设的重头戏,方志旧籍的整理与点校出版,上海向走在全国前列。如果把这个“规模集成”放到历史时间长河里,或许更能体察到她意义的不寻常。然而,那时受印刷条件的限制,印数极少,更要命的却时常遭遇战争兵燹乃至水火历代志书是不可逆的文化财富,佚失了也就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不可挽回。正因到现在,民国时代的东西也可算作“古董”啦,如此规模的旧志“集成”,当然更能够马上派用场的,其实倒不用我们多去操心。游魂于市场谋求赢利的聪明人多得历史仅可供玩赏之用?不,她的真正价值,特别的价值,往往匿藏于“无用”之中大家都相信,今人比前人聪明。没错,就看现在的小孩知道的东西真多!但假如愿而在今天,一些满口洋文、用繁复的数学模式唬人的经济学家,执迷于“有形之手如果通读这套“丛书”,必能获得一种强烈的历史印象: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明清他们适时地依据自身的能力和市场的需求,因地置宜,人人尽其能,全家动员,朝明清的江南府县志,财政赋役篇幅所占比例相当高。府志和有些县志甚至开列出了江南既成全国经济富庶之地,不可避免的,必是全国财政负担最重之区。如何尽职上海地区方志旧籍保存了相当丰富的财政改革的实录,包括历次改革方案的动议、为祝贺并感谢《上海府县旧志丛书》的出版,先拉扯地说上这些。希望有更多的人



王家范:地方史志有“脑补”功能
编者按: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古籍出版社组織的《上海府县旧志丛书》点校出版工作正式完成。《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全套11卷,36册,辑有59种于1949年前修纂的上海地区府县衛廳志书,并附录20种府縣级方志资料。这意味着,上海成為全國省級行政区划内第一家完成府县旧志点校出版的地区。4月22日,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古籍出版社主办的“上海府县旧志丛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将在上海社科院举行。本文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上海府县旧志丛书》

尚记得2011年年底,收到《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松江卷》二箱十四大册,一册册擺现,蓬荜顿亮,心情也突然好起来(老伴刚过世)。史学界有个行規,史料沒有做到“一网打尽”,就不能轻易說大话,下断论。笔者一直从事江南区域史教学与研究,深感搜寻地方志之不易,常窘迫于阅讀不齐,史料斷档,想好的課题不敢下手,烂在肚里(例如上海县志、嘉定县志,大约有一半左右,通常看不到。)如今足不出戶,上海一府十县方志舊雁尽歸,书香绕梁,怎能不兴奋?


光绪重修宝山县志稿

作为乡土文化建设的重头戲,方志旧籍的整理与点校出版,上海向走在全国前列。继2006年《上海乡镇旧志丛书》十四册出齐,上海方志辦于2007年又正式启动了《上海府县舊志丛书》整理點校大工程。至2015年底“上海县卷”四冊顺利收官,前后耗时九年,也可谓“十年磨一剑”。“叢书”全套厚厚36册,共正式收錄府縣志旧籍70余種(如將附录部分乡土志等计算在内,约有百来种),均经整理者对版本精心比勘选择,重加考订辨讹。全书一律以繁体横排(含相关舆圖)重新梓印,封面装帧与页面布局,均显庄重渾厚大方,汇集一起,金壁辉煌,老牌古籍出版社名不虚传。直至目前为止,像这样市、地一級含多县的方志旧籍地区性“集成”規模的新版,在全国是第一家。我想,其影响必不止上海一地,其他地区摩肩接踵而上,中国方志旧籍出版又一波新局面的出現,是可以預期的。



《光绪青浦县志》

如果把這个“规模集成”放到歷史时間长河里,或许更能体察到她意义的不寻常。中国之有地理志书至少可直溯至汉唐以前,然府县志则出现稍晚,大体要到宋代才成气候。上海府縣志,如同江南其他地方一样,恰当中国历史一大转折发生之际,顺时应运而生。這转折便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由經济富庶而臻文化发达,由此南方修志之风赶上时代,烙上了鲜明的历史变遷标记。

然而,那时受印刷条件的限制,印数极少,更要命的却时常遭遇战争兵燹乃至水火灾害,再加保护不善,所修方志历代损佚情况严重,惨不成睹。例如,有方志专家统计,可考的宋人志書有800多种,现在留存下来的不过30多种。据2005年《上海方志提要》等书统计,1949年以前上海方志約有397 种(含宋8元6明59清223民国101。此统计扩大及府县志之外的类志),今仅存132种,佚失情况也十分令人痛心。


《弘治上海志》

历代志书是不可逆的文化财富,佚失了也就永远從地球上消失了,不可挽回。正因为如此,学界明智人士一再严重呼吁,收藏保管单位除妥加保护外,应尽早筹集资金,先建立电子数据库,然而逐渐整理印行出版,以飨学人在内的广大公众,使之物盡其用,推进历史文化建设。迄今上海仅此两项志書整理出版工程,使近二百种地方志书旧籍得以全新形态呈世,永存人間,不可不谓于今人后世均积善积德,功德无量矣。

到现在,民国时代的东西也可算作“古董”啦,如此规模的旧志“集成”,当然更是价值連城。从1034年亮相《华亭十咏》,横跨了877年的上海府縣志的历史记述,对我们有什么用?艱辛问世之后,“丛书”编纂出版方在急切期待后续效应,读者也会好奇地动问,很想知道个究竟?


《嘉庆上海县志》

能够马上派用场的,其实倒不用我們多去操心。游魂于市场谋求贏利的聰明人多得是。他们灵机一动,从中捕捉商机,藉开发“历史遗存”,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功的案例不少。例如传统上海菜肴的克隆,上海民间风情的演出(含民俗节庆、服装展示、歌舞俚曲等),花园豪宅、廊街楼亭的仿制,等等,等等。

历史仅可供玩赏之用?不,她的真正价值,特别的價值,往往匿藏于“无用”之中。无用尽处是大用。这里,我换个通俗的说法,历史有“脑补”的功能!許多人往往不知道她含有滋补大腦“智慧元素”的藥疗成分,“服后”必能使人头脑明智。



《乾隆上海县志》(十五年本)

大家都相信,今人比前人聪明。没错,就看现在的小孩知道的东西真多!但假如愿意认真细究,也不难发现聪明的同时,偏颇也多,缺陷也明顯。比如急功近利,看不远,见识短。筆者读江南地区史料,常常感触宋明以来江南经濟的发展不是靠zf刺激拉动的。一种历史性的经济发展局面的形成,是长期自然积累而成,一种顺天应时的自然过程。司馬迁早在两千年前就說得明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其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江南成“繁华之鄉,礼义之邦”,也无不应驗司馬迁的这一“經濟学原理”具有预見性。

而在今天,一些满口洋文、用繁复的数学模式唬人的经济学家,执迷于“有形之手”,由他们的误导而造成的经济失误,恰恰表现出对中国原有的經济学“历史常识”完全無知。胡冥顽至此,竟置“中国智慧”于度外,岂非需要用历史“脑补”一下?


《同治上海县志》

如果通读这套“丛书”,必能获得一种强烈的历史印象: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明清江南(此处指“小江南”),依靠稻、棉、丝三大资源优势,造作出內外貿易兴旺的經济态势,市镇的发达,城市的繁荣,庶民的小康,以致雄居全国之首,闻名海外,都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广大村民对稻、棉、丝三大资源的选择开发和精心经营(包括由妇女主要參与的丝棉家庭手工業),完全是出于謀生谋利的动机,不需人为干预。

他们适时地依据自身的能力和市场的需求,因地置宜,人人尽其能,全家動员,朝夕勞作,充分发挥劳动力密集的经濟优势,创造出了世界农業时代可能达到的GDP最高水平。不少生动的史料,很可以教训那種轻视普通民众“经济理性”水平的無端傲慢。農民对市场的敏感程度并不低。松江高低鄉农民(低乡农民也会选择合适的地块种植棉花,例如青浦),从生活中学会了根据市场价格态勢,如何调度稻棉的耕作比例,例如棉价下跌势甚,便会改棉作为稻作;更从观察地力消耗规律,掌握了稻棉轮作或豆棉间作技术,既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又保持地力长期不衰,应對市场风险留后手,等等。



《萬歷青浦县志》

明清的江南府县志,财政赋役篇幅所占比例相当高。府志和有些县志甚至开列出了zf各类收支的全部细目(附有表格),崇祯《松江府志》是这方面内容写作的典范,成全国方志中的佼佼者。读方志,一般人都注意阅读文教以及相关的人物传记,對人口、田畝、稅粮、漕運、編役等数字成堆的资料懒得读,以为對今人已经沒什么用处。确實,这完全是陈年旧账,琐碎繁复,但当年却成了zf官员政绩的“硬指标”,乌纱帽的升降多系于此,是“性命交關”的大事。

江南既成全國经济富庶之地,不可避免的,必是全国財政负担最重之區。如何尽职尽能地既完成国家财政征收任务,又不損伤地方经济元气,更能使征收细则(含税、役)比较符合實際情况,体现公平原则(“均税均役”),众人服帖,民心不乱,是那个时代“社会管理”列于首项的戰略性课题。


嘉定地位鸟瞰图

上海地區方志旧籍保存了相当丰富的财政改革的实录,包括歷次改革方案的动議、争论,实施細节,乃至缙绅贤达的评论,细读就可以况味前人是如何立足本土、管理地方的;官员管理地方,不仅需要背熟政典,更需要有权變的“智慧”。這些数量可观的实录里體现出来的是,上自國家大员(巡抚、巡按),中至府县长官,下达绅士三老,三种力量之間的“谈判”技巧与互争“游戏”。各方都施尽解数趋利避害,竭力使之有利于己,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各得其“份”,理想的三赢是不可得的。這种历史情节,既是各方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博弈,也是服從現实、权变计谋的智商竞赛。我以為,有实際操作经驗的官員,如果阅读并细致體察其间玄妙,从历史中得到的启发,是政治学教科書里读不到的,或许会有更接地气、民情的收获。

为祝贺并感谢《上海府县旧志丛书》的出版,先拉扯地说上这些。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并參與到“丛书”的開发利用上来,以不辜负筹划编纂、点校出版全體工作人员的辛勤劳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5-7-2 15:09 , Processed in 1.21875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