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34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教:称石城温革为“客家私人辦学第一人”妥当吗?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3:05: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先看时间,温革生卒时间为北宋时期的1006年——1客家是分布在中国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官学是指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除了官学以外,自唐宋至清末,历任官员牵头,号召全社私塾,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从客家地区来说,广东平远县的程旼生卒时间约为公元4再看成就。一所学校或一个教育家成就的标准主要有两项其实,在2006年12月12日举办“纪念温革诞辰1从李觏的文章标题叫“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而不是“学温革先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其尽购国子监图书在荒山温革先生不朽,他为家乡和人民办的好事必将为石城的人



x
七、称石城温革为“客家私人办学第一人”妥当吗?
第一人,一般包涵两种含义,一是指时间最早,二是指成就最大。
先看时间,温革生卒时间为北宋时期的1006年——1076年,温革买書、建藏书楼和讲学堂是在宝元中(1039年)开始,许褒告诉李觏是在皇祐五年(1053年),则其藏书楼和讲学堂建成,是在1040年之后的十余年间。
客家是分布在中國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台湾、香港、海南、浙江、澳门等省區的180多个县和80余个国家的汉族民系。客家先民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开始,历经西晋永嘉之乱、东晋五胡乱华、唐末黄巢之乱、宋室南渡、明末清初,五次大举南迁,陆续迁入南方各省,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下,经过千年的演化,逐渐形成的一个具有独特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心态的稳定民系。
在這个漫长的时期,客家地区办学的形式主要有官学、书院、私塾。
官学是指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主要有太學和国子监,地方官学主要有府学、州学、县学。石城县学创建于唐长兴年间(930年——933年),开始建在城北太极观左侧(今石城中学内),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知县李祀重建,庆元三年(1197年)知县黄岌徙郭头街中街,嘉定五年(1212年)知县郑行可又迁到郭头街下街迎恩坊。元至正二十年(1360)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年(1369年)主簿吴敬重建,九年知县乔澍迁到城西孝义坊社稷坛左,十二年知县邵子境又将之迁到城北忠节坊(今二小处)。弘治四年(1491年)迁往城内小西門南(老县法院处),正德十一年(1516年)毀于洪水,训导黄存利在忠节坊旧址重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训导刘龙又在城内旧址建训导署,只留明伦堂在城外,至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县唐元嘉将其全部迁入城内。清顺治之年(1649年)又毁于兵燹,顺治八年知县董应誉新建于南门。至此修建已达九次之多。在此之后,又多次重修、迁建、再建(《宁都直隸州志卷七.学校志》道光四年修)。说明历代封建官员对于官辦教育都是比较重视的,这和封建王朝以孔孟之道治天下选人才是緊密相连的。         
除了官学以外,自唐宋至清末,历任官员牵头,号召全社会集资捐款,兴办书院,聘请学者講学,具有半官方半民间性质。在石城由社会集资办学的书院有琴江书院、通政书院、龙门书院、横江书院、长松书院、鳌峰書院、大由书院等。宋时有琴江书院、通政书院,其中以琴江书院最负盛名(《宁都直隶州志卷七.書院志》道光四年修)。
私塾,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兒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据《赣州市志》载:私塾是古代赣州最早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源于汉,盛于晋初。自西晋豫章太守范宁在江西废除“学在官府”的旧制后,民间私人办学就活跃了起来。《石城井溪六修郑氏族谱》载:“怀帝变”(永嘉之乱),郑鹰从山东东莱迁豫章西山梅井坪,東晉义熙八年壬子(412年)复迁石城南桥岭。这是客家人在石城居住的开端,至五代,计有48姓迁入,至宋代,计有75姓迁入,至清末已达100余种(朱祖振1993年《石城客家姓氏源流》)。作为祖先在中原的汉人,他们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子孙后代的培养,兴办私塾当不在少数,在温革办学之前石城就出过两个进士陈恕、许褒。从李觏的文章(“孳孳以教子弟”)可知,温革的办学是典型的家庭、宗族私塾,只不过温革的学堂在私塾之中比较著名罷了。因此,从办私塾的历史来说,别说在整个客家地区,就是在石城,说温革是第一个创办私塾的人,显然是說不过去的。
从客家地区来说,广東平远县的程旼生卒时间约为公元419——518年,生于东晋末年,比溫革早了近600年。他祖居河南义阳郡(河南省灵宝县南40公里)。因受“五胡乱华”和“永嘉之乱”影响,程旼率家人及部分族人由河南义安郡沿洛水东向,经汝颖平原到达江西鄱阳湖地域。至公元466年(劉宋明帝泰始三年),程旼家族经赣南迁至南海义安郡属坝头(即今梅州平远縣坝头)。从此,程旼一族便在此地定居。程旼经历东晋和南朝之宋、齐、梁四朝十六帝。他生平性嗜诗书,不计名利地位,注重礼仪道德,以德行服人,大家都十分敬重他。当地人那时非常愚昧蛮鲁,程旼便到处講学教化乡民,后又办起私学,招收当地子弟入塾,传播中原文化。平时,经常走访民间,济困扶危。见当地耕作技术落后,程旼便教给中原的耕作技术,使他們逐步改变了刀耕火种的舊习惯。由于他的德行获得南齐高帝肖道成仰慕,于是肖道成将其所在的县命名为“程乡县”,因此,粤东也就有了“先有程旼,后有程乡”之说。程旼被尊称为客家的人文始祖、世界客属先贤的杰出代表之一。
所以,从时间最早来称温革是客家私人办学第一人,无法成立。
再看成就。一所学校或一个教育家成就的标准主要有两项:一看是否提出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二看出了多少人才,特别是突出的人才。温革的教育思想所知的为:“不得诸外,盍求诸内。不在吾身,宜在吾子孙。”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求功名于外面,何不求之于家族内;自己没有成功,可以把希望放在子孙后代身上。这其实是客家人的传统思想,重家崇族,注重后代培養,談不上新意。温革的办学出了什么人才,历史没有记载,他直接培养出了什么有名的学生,不知道。所以从成就上來称客家私人办学第一人,显然是更加的说不过去了。当然,他对当地文化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还是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但是还沒有到客家第一人的地步。
其实,在2006年12月12日举办“纪念温革诞辰1000周年暨温革早期客家民办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之前是没有这样的说法的。那么,客家私人办学第一人是不是研讨出来的呢?查研讨会论文集《客家大儒温革》,收录溫革客家民办教育思想研究论文33篇,称温革为客家私人办学第一人的只有1篇,也只是直接称呼,而不是论述他为什么是客家私人办学第一人,其他均没有这样的表述,特别是一些知名学者如谭元亨、许怀林等。会议的主题也不是研讨温革为什么可以称为客家私人办学第一人。
从李觏的文章标题叫“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而不是“学堂记”就可看出,李觏通篇着重肯定的是温革办藏书楼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温革办学堂取得了多大的成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李觏的文章,就没有温革事迹的百世流芳,李觏是温革真正的“伯乐”和知音。李觏的文章写得太好了,从立意、文辭、结构来说近乎完美,历代差不多都作为范文来读,这无疑扩大了温革事跡的传播。李觏是把温革作为道德典型来塑造的,而不是作为大专家、大学者。如果硬要给温革安上一个“客家私人辦学第一人”的头衔,那不仅有违李覯原意(连李觏这样学问文章如此好、培养出了曾巩这样的学生的人,也没有第一人的头衔),顯得很不謙虚,而且温革老祖宗在九泉之下也是不安心的,对生前品德高尚的他来說不是贴金而是侮辱。
温革先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其尽购國子监图书在荒山野岭中辦书楼和学堂的文明行为值得大树特树、大力宣传,是客家先贤热爱知识、傳播文明的典型代表,应称为客家乡贤、客家先贤、赣南私人图书馆和讲学堂的早期创办者、客家私人办学先驱、荒山野岭的文明传播者等,这些中性而令人尊崇的称号,将更加使人敬仰他。正因为温革品德高尚,为人民办了好事,才世泽绵延,后代枝繁葉茂、人数众多,出了許多有用之才。
温革先生不朽,他为家乡和人民办的好事必将为石城的人民牢記。在不乏高官、进士的石城,他能以无世俗功名之身入明清石城乡贤祠作为石城的四大乡贤被石城人民祭祀纪念就是明证。                                                               
(李春林)

本主题由 相見永成怀念 于 2014-1-13 12:04 审核通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 13:21:56 |只看该作者
这个有待历史考证,不能过早下结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板凳
发表于 2014-1-21 13:38:20 |只看该作者
把文中“正因为温革品德高尚,为人民办了好事,才世泽绵延,后代枝繁叶茂、人数众多,出了许多有用之才。”这句不科学的话删去。(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4-5-17 16:31 , Processed in 2.10937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