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19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麦 口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0:05: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的家乡地处在淮河的北岸,境内拥有知名的洪泽湖、骆马湖、古黄河、大运河。这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阳光、雨水都很充足。每年的五月底、六月初,便是家乡的“麦收时节”。
   麦收时节,在家乡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麦口”。意指“麦收”在农事的中重要性,一方面是指小麦丰收是乡亲们一年中重要的粮食收成,另一方面也是指麦收时节的劳动是十分繁忙和辛苦的!
    收割小麦确实是乡亲们一年中最繁忙、最辛苦的时候。俗话说“黄金铺地,老少弯腰”,每当这个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往往是齐上阵的。老人、小孩在家中做好后勤服务,如烧饭、洗衣服、送饭到田间地头,而年轻力壮的男女都要顶着烈日下田去收割麦子,白天牵着牛儿在麦场上打麦子,晚上睡在麦垛子里看麦子……
    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妹都还在上着学,家中的农活主要靠父亲和母亲来做。每当到了收麦子时候,大队的学校就放“麦忙假”,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大哥是个手脚残疾的人,即使是这样他也并不闲着,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中做些家务。他会拄着双拐去烧饭、洗衣服,我们就在旁边帮他拿些东西。大哥的那种勤劳和能干一直是令人佩服的,至今还在影响着我。
    每天天蒙蒙亮,母亲就早早地起床了。睡在床上,就能听到母亲磨镰刀的声音,在寂静的黎明里,声音是那么的清脆。后来一家人就陆陆续续地起床了。等天大亮了以后,父亲和母亲就会手拿着镰刀,带上几块干粮和两瓶白开水,就急急忙忙赶往麦田里。一天之中,他们都是要顶着炎炎的烈日收割麦子,午饭是我们送到田头吃的。
    等我们小孩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大人收割麦子的行列。记得我当时初到田头的时候,手里拿着镰刀,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金黄色的麦子,愁云满面地低嘀咕着,这么多麦子什么时候能割完呀!父亲在一旁听到了就说,记住眼是孬种,手是好汉!父亲的话很朴实,很简单。事后想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应该算是父亲对我最初的教育吧!
    当时没有收割机,家家都是用镰刀一刀一刀地割完十几亩、几十亩的麦子。炎炎的烈日下,镰刀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在手中不停地飞舞着。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的脖子上往往都会挂着一条毛巾,随时都会用毛巾去擦掉脸上豆大的汗珠,然后又弯下腰去继续收割麦子……这是我如今每每回想起乡亲们麦收时节的劳动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现在的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业生产中早已经用机械作业代替了人工劳动了。收麦子已经不再用镰刀,取而代之是大型的收割机。如今每到麦收时节,你就会看那一台台体型庞大的收割机在麦地里来回穿梭着,就像是战场上的战车。几千亩、几万亩的麦子会在一天或一夜之间就会“一割而光”,我们不得不惊叹现代科技的伟大与神奇。此时的麦田里,再也见不到往日的辛苦与繁忙了,有的只是一份轻松与无限的喜悦!
    在丰收与喜悦之余,我们有时偶尔会怀想起以往的“麦口”时节的情景。全村成百上千人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麦场上牛儿拉着辘滚发出吱吱声,一家人忙碌而又温馨的身影……(作者:孙利修)
手绘墙长沙墙绘长沙手绘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4-5-5 10:03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