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告 房价 信息
查看: 27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目前在世崇义籍开国将军——谢振华 [复制链接]

Rank: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8:34:16 |显示全部楼层
从放牛娃到将军


谢振华(1916—— ),原名谢振伴,1916年9月出生在江西省崇义县上堡镇十五里外的一个偏僻山村。世代贫穷,以耕种山地竹木为生。由于官家、地主残酷压榨,催租逼税,全家劳累一年,仍得不到温饱,刚满十岁的谢振华不得不去替地主家放牛。由于受地主的压迫和凌辱,激起谢振华的愤慨,他一怒之下把地主家柚子树上硕大橙黄的柚子扯落满地,又把地主家菜地里的瓜苗全给毁掉。

1928年春天,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领导发动的湘南暴动,声势浩大,鼓舞人心,直接影响到毗邻的崇义山区,为崇义革命的兴起,播下了火种。

崇义山区,早在南昌八一起义前后,就有中共地下组织,谢振华的父亲那时就是秘密党员。湘南暴动失败后不久,一位身穿长衫,头戴礼帽的年轻人来到谢家。这位年轻人操湖南口音,彬彬有礼,和谢振华的父亲如兄弟,是湘南暴动中有声望的领导者之一,正被敌人通缉追捕的谢焕文。谢焕文住在谢振华家,组织农民,准备再次发动农民武装暴动。父辈们的革命活动,强烈地影响着激励着幼年的谢振华,使他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地主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等革命口号,牢牢地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

1929年的夏天,谢振华的家乡成立了暴动队。他的父亲当上了上堡暴动队队长,率领农友们在上堡和附近的几个乡竖起暴动大旗,成立了农民协会,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消灭乡政府反动民团、焚烧毒害人民群众的鸦片烟等革命活动。穷苦的劳动人民,喜气洋洋,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张贴革命标语,演文明戏,还十分威风地押着地主恶霸戴着高帽子游街。崇义和赣南地区的反动派,被这一革命形势所震惊,他们纠集反动势力,疯狂地进行反扑。

年仅十二岁的谢振华,受暴动队和父亲的指派,也投入了革命武装斗争的行列。1929年7月,他第一次执行到古亭镇侦察敌人保安团动向的任务。古亭镇驻扎着赣州地区数百人枪的民团武装,由当地反动土匪头子胡凤章和地头蛇周文山直接掌握指挥,又有赣州军阀马昆的支持。这支反动民团武装,实力雄厚,随时都能发动突然袭击,对暴动队威胁极大。谢振华以走亲戚为掩护,来到古亭,紧盯着敌保安团的一举一动,以便及时向父亲和暴动队通报情况。

初夏的一个夜晚,谢振华从熟睡中突然惊醒,他听说反动的保安团出动了,这可把他给急坏了,他翻下床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就拼命地向上堡镇飞奔。古亭与上堡相距六十里,即使急步小跑,最少也得半天才能到达。他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浑身汗湿,还没有赶到上堡,敌人却早已抢先赶到,对上堡进行血腥的镇压。母亲哭诉着告诉谢振华,暴动队被打散了,打死打伤了三十多人,父亲和暴动队政委郭树声已被捆绑着押送到县城。面对上堡镇遍地血泪,家乡重陷日月无光的惨景,他肝胆欲裂,牙齿咬得咯咯响,泪水止不住喷泉似的往外涌。泪水伴随着自责的悔恨,使他更增强了革命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敌保安团为了斩草除根,借口收缴枪支,凶残地抄家搜家。为了保护谢振华这棵革命幼苗,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接连好几个月,他在亲戚朋友家过着担惊受怕的难熬日子,终于避过了敌人的搜查追捕。他有时在夜深人静之时,或在浓雾弥漫的拂晓之前,悄悄溜回家,叩开母亲的门,打听父亲的近况。他千方百计地找暴动队的队员联系,商讨营救父亲和郭树声政委的办法。

敌人疯狂的屠杀,并没有吓倒上堡的革命人民。就在上堡暴动队和农民协会遭到残酷镇压,他父亲和郭树声政委被关进牢房以后,在闽浙赣地区,在赣南地区的十多年县、区,农民暴动队一支接一支,有如雨后春笋,争先恐后,纷纷建立起来,农民运动,农民武装起义,农民武装的游击活动更加活跃,如火如荼。崇义县游击大队传出“要以万人攻打县城,救出被关押的暴动队员”的消息,使敌人十分恐慌,不敢再死硬到底了,终于也放出口风:只要拿出二百块银元,就可赎回关押的共党要员。谢振华的母亲信以为真,到处求借,找遍了乡里的亲朋好友,好不容易凑足一百块银元,送到官府衙门。谁知白花花的银元换来的却是反动派对丈夫和郭树声政委的杀害。谢振华更从中看透了敌人欺骗、狠毒、凶残的反动本性。穷人要活命,要求解放,只有拿起刀枪和反动派拼杀到底,彻底把这些吃人的“野兽”埋葬!

1940年4月,谢振华参加了家乡附近的麟潭游击队。七月,他经排长何伟介绍,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十月,在游击队和当地反动武装的一次激烈战斗中他负了伤,伤愈后被派到中共河西特委举办的工农干部青年班学习。经过学习,他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他不仅对革命的性质和目标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对当时的形势和前途也有了明确的认识。毕业后,他被组织上分配到崇义县少共县委担任县少先队长。

1931年夏秋之间,革命形势突飞猛进,上级党组织向各县、区、乡发出了扩红号召,暴动队员、游击队员被调去加入主力红军。谢振华遵照县委决定,带领一百多名少先队员也去参加主力红军。他把带去的少先队员交给了红三军团第七军后,手持介绍信到红三军团政治部报到,受到军团组织部长黄克诚的接待。黄克诚把他送到培训连队政治指导员的红三军团政工干部训练队去学习。学习期间,训练队政委周恒亲自给他们讲红军政治思想工作的原则、方针和任务,政治工作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还讲红军在苏区的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当时同班一起参加学习的还有苏振华、甘渭汉等同志。学习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军政治部青年部工作。军青年部长刘志坚分配他担任青年干事兼青年训练队队长。也就在这一年,谢振华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1932年,红三军团攻打赣州失利后,到崇义县、上犹县的营前、挝铺地区进行休整。经过整训,部队奉命向赣江东岸中央苏区开去,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这时,红三军团又增加了大批新兵,谢振华被调到军团部新兵营任教导员。谢振华圆满完成了新兵营的集训任务,并负责把这批红军新战士补充到了各师、团。

1933年,在红色首都瑞金,中央党校成立了红军干部政治班,组织上决定送谢振华去这个干部政治班学习。过了两个月,这个班改为红军大学上干政治第二队,培训各战斗部队选送来的营团政治干部,由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及中央军委顾问李德亲自给学员讲授军事课和政治课。谢振华作为上干政治队的学员,聆听了他们的教诲,深受教益,他感到自己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提高。

1934年4月,谢振华从红大毕业后,根据红军总政治部的安排,他回到红三军团。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同他谈话,任命他为红五师第十四团政委。

谢振华回到红三军团五师十四团任政委时,恰逢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处境极其艰险。由于临时中央的主要领导者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不顾敌我兵力悬殊,提出“寸土必争”、“御敌于国门之外”、“死守广昌”的错误方针,调集红军主力一、三、九军团及红五军团一个师,以主力对主力,堡垒对堡垒,于1934年4月10日至4月28日,与有飞机大炮支援的“围剿”中央苏区的五十万国民党军,在广昌决战。结果,不仅红军主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连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也丢失了。“围剿”的国民党军更加气焰器张,分兵六路向中央苏区腹地横冲直闯,得意忘形地大喊大叫,要在八月一日以前拿下红色首都瑞金。形势的发展,使红军的反“围剿”斗争处于极被动的地步,要在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已不可能,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为掩护临时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撤至贯桥地区,还有红五军团的一个师,统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依托瑞金北面的重要屏障高虎脑,紧扼国民党军南进的咽喉要地,阻击南进石城的国民党军。

红五师师长李天佑,师政委陈阿金向谢振华等传达了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坚守高虎脑进行阻击作战的指示。谢振华刚到红十四团任职,顾不上歇口气,受领任务后马上和团长王明昌、团参谋长陈连华一起研究全团作战部署,布置战前练兵及各项作战保障工作,他还亲自到野外看地形,参与讨论阵地配置、兵力使用、工事构筑等一系列问题。

战斗开始前三天,李天佑师长陪同军团首长彭德怀和杨尚昆来到十四团,检查了前沿阵地的工事,赞扬十四团的战前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不料谢振华却意外地受到批评。原来,炊事员在饭桌上放了一碗炖鸡,表示对军团首长的欢迎。彭军团长不但不吃,反板着脸,声色俱厉地对谢振华发火:“部队这么艰苦,还吃鸡。吃得下去吗?我不吃!”谢振华虽然有点下不了台,但并没有因此感到委屈,反而非常感动,更加敬重首长。他想,首长对部队这样关心,对自己要求这么严格,这是首长的真正爱护,作为团的领导,自己更应该以首长为楷模,时刻想着部队,想着前沿阵地,经常到前沿去了解下情,及时解决部队的困难,当时,前沿阵地上指导员们没日没夜赶工事掩体,多少天没合过眼,吃不好饭,喝不上水,有的生疥疮,打摆子,中暑,但都咬牙坚持加修工事,多可贵呀!他感到坐立不安,于是他很快召开了一次有各营教导员和政治处干部参加的战时政治工作会议,研究领导干部树立爱兵爱部队的观念及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措施。

在抓部队工作的同时,谢振华主动协同当地苏维埃政府,宣传发动群众支前。在他的有力配合下,很快组织起赤卫队、运输队、妇女洗衣队、担架队,挑水运木,送菜送粮,运送伤员,有的人甚至把自己家的门板和床板都献出来,给红军构筑工事,设置障碍,从而有力地保证了高虎脑作战的需要。

国民党“围剿”军以六个师的兵力,凭借优良的装备和飞机大炮的支援,日夜不停地向高虎脑红军阵地猛烈轰击,轮番发动进攻,山头被炸平,土木工事大半被摧毁,几抱粗的圆木被炸成碎块,断裂的枪支,血染的绷带,破损的钢盔和水壶,以及敌尸和敌伤兵,遍布山野。

战斗间隙,谢振华顺着前沿战壕仔细检查了二营每一个工事,每一个射击孔,举起望远镜观察敌人的动静。他发现敌人正紧张地赶修公路,敌人的汽车等不得公路完全修好就一辆接一辆颠颠簸簸抢路往前开,看样子大概是在拉重炮。他判断敌人可能很快又要发起新的进攻,而且规模将会比以前更大。

果然,是隔不久,嗡嗡的马达声由远而近,几架敌机掠空而过。接着,爆炸声震天撼地,引得山鸣谷应。对面山头上,敌人成排成排的炮弹接连不断地压过来。高虎脑刹时间硝烟滚滚,气浪灼热烫人,泥土冲天,很快又成了一片火海。刚赶修好的工事又被打塌了,碎土、断木散落在谢振华的身上。他赶紧来到五连,但由于电话线被炸断,无法把战斗的情况告诉新来的姚吉吉团长。进攻的敌人在炮火掩护下,以密集的营方队,多梯次漫山遍野地往上冲,谢振华和二营指战员用全部火力英勇地进行抗击,前面的敌人被一片片打倒了,后面的敌人又冲上来,很快冲到了外壕。激烈的战斗正进行间,突然二营的水机关枪不响了,原来是子弹打完了。战场形势出现了危急情况。谢振华冷静、沉着地应战。趁敌人重新组织进攻的间隙,他果断地命令部队,一面派人到敌人尸堆里去搜寻枪支弹药,一面把附近的石头捡拢来,堆在身边,紧急关头当武器用。但毕竟二营的火力减弱了,敌人的敢死队踩着同伙的尸体继续向上猛冲。视死如归的二营战士们,同冲上来的敌人拼起手榴弹,可是许多自造的手榴弹没有爆炸,于是战士们又抓起堆在身边的石头向敌人砸去。战况太危急了。谢振华立即命令信号员打信号,调三营火速上来增援。这时,已有敌人跳进堑壕,快到谢振华的跟前。谢振华手疾眼快举起从敌尸中搜来的二十响驳壳枪打了个连发,把冲进堑壕的几个敌人打倒。二营五连的战士们紧跟着纷纷跃出工事,奋不顾身地跟敌人拼开了刺刀。肉搏战持续了十几分钟,背后忽然枪声大作,杀声震天,三营的先头连终于及时赶到,投入战斗,把敌人赶出了堑壕,使阵地转危为安。

经过半个月的生死激战,五师在四师等兄弟部队的协同下,顶住了六倍于己、装备优良的敌主力汤恩伯、樊嵩甫部的进攻,计歼敌万余人,圆满完成了高虎脑阻击任务,保障了红军主力和临时中央等领导机关安全地撤离中央苏区,踏上了长征的伟途。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

Archiver|联系我们|江西赣州网

GMT+8, 2024-5-25 16:38 , Processed in 1.92187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