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标题: 对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点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dsfgs32    时间: 2012-7-12 12:29:37     标题: 对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点看法

小记:昨天晚上十点左右开始码字,好不容易码完准备发表。怎么也发表不了。。着急啊。。四处打听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发不了贴了。后来敲开客服MM的门,客服MM面遮黑纱,尤笑未笑。为什么今天晚上坛子封口。。客服MM整理一下衣衫,郑重的告诉我“21:30系统维护,大概需要一小时”。。。开神马国际玩笑,我发表的可是国际大事,你既然系统维护,我码点文字容易嘛?挑灯熬夜之精神,在我当年高考的时候都不曾有过。但维护公告确有其事,最后由于夜色已晚,在客服MM的决绝挽留下,我进入了客服MM的房间,关门,。。。我们在快乐,友好的氛围中互致晚安,关灯。。。。!@$#!%$@^%&%#&
-----------------------------------------------华丽的分割线----------------------------------------------------------------
言归正传,重新码上正文
(对文中观点认为有任何不妥,或意见向左者请直接联系客服MM,要求其删帖,封贴,编辑,免责声明详见个性签名,同时欢迎拍砖,但不要进行语言攻击,以免破坏你个人的光辉形象)

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可否认农村的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
从农民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中渗透出对国家政策的赞许。农民是欣喜的,关切的,当然我也不例外。

但,新农村改造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实际行动偏离农村实际
         虽然每个村的村容,村貌不同,实际情况也不同。但渴望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是一致的。
      路通,水通,电通,村容整洁,卫生都是每个老百姓渴望改变的。
      目前的新农村改造严重脱离农村实际需求,例如,一些村庄的水利设施之前就比较齐全,水渠到田。但有些乡镇在开展园林规划的时候,盲目为了分区,分块,废弃原有水渠,新开挖了水渠,工程量大,草草完工之后,在去年春播的时候水田春耕反而无法供水。完全没有考虑原有实际。完全是推倒再造。工程量大不说,财政浪费极大,当然也不怕出,扩大工程量,中饱私囊。
2、经费缺乏管控,质量监管缺失
           村村通工程已经在农村基本得到实现。这也是农民口中津津乐道的一件好事。
但是路通了,过了不到几个月,路面沙石出现较大面积的破损,甚至有的路段全部出现沙石脱落,水泥用量太少,出现所谓的豆腐渣工程,不知是否组织验收是经过现场确认。据目前的村村通工程看,承建方式大部分都是当地所谓有能力的私人承包,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相关的建造资格。这使广大农民兄弟走在路上,不由心叹。
3、保耕地红线,廉价拆旧
          为响应国家保护十八亿亩耕地,不少村庄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拆旧房,拆危房的“保地运动”。同时也是为提高农民居住条件,扩大耕地面积采取的一种方法。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体现所谓的平等,自愿,公平原则。干部都没有详细的阐述相关拆补政策,有种坐地起价的感觉,蒙农民于鼓中。国家或者地区对此政策的执行应该有红头文件,农民没有见到。对此不理解,拆我祖屋,还是白菜价,对此项工作容易产生抵触。
4、村容村貌改造,缺乏应地制宜
           为美化农村面貌,改变脏乱差,立体改造轰轰烈烈,财政亦是滚滚而来。有人伺机而动,大包大揽,暗箱操作少不了,暗箱就暗箱吧,但是你总不至于老要老实巴交的农民当义工吧。挖排污水渠,修村间小道,你要农民自己动手,整理路面基础,你直接铺上不达标的混泥土就说不过去了。。本来是好事,有的农民自然乐意,庄稼汉有的是力气,耿直,善良。恰恰是有的人利用了农民的这些朴素品格。节省成本,开展所谓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鼓动宣传,要农民自己清理路面基础。莫非国家的拨款只给了混泥土的成本价?莫非农民门口有个50m3的大坑,还要农民自己填充后你再施工铺设混泥土?明显是利用农民的善良,单纯以及对于政策不了解。再说你的混泥土中的水泥真的有点少。
5、农民对政策的了解极度模糊
          宣传战线的同志们,你们在哪里?好的政策为什么会得不到农民的理解?广大受众对政策的不理解,不认知,无疑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甚至是困扰。同时容易被某些别人用人的人利用,暗箱操作,形成腐败的温床。
-----------知识分子接受前人的经验,主要是靠读书。书当然不可不读,但是光读书,还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研究当前的情况,研究实际的经验和材料,要和工人农民交朋友。(摘自MZD同志于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在《在中国GCD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农民兄弟的视野相对狭窄
         新农村的主角无疑是农民,房子再美,农民兄弟的文化水平,综合素养极度贫困。无疑也是限制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广大农民应该打开涉外信息的窗口,及时了解国家相关农林政策,走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基础设施的兴建只是为长足发展提供基础,只有引导农村增强自己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座大厦才能不偏不倚,共同发展!









欢迎光临 赣州论坛 (http://www.hmq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