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标题: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建所60周年巡礼
[打印本页]
作者:
aricks
时间:
2012-6-8 15:40:38
标题: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建所60周年巡礼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技术中心大楼位于江西省南大门赣州市中心。(资料图片)
进入新世纪,赣研所又把目光瞄准了高端制造业。图为磁选技术的核心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资料图片)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发明了我国第一台磁电选矿机。(资料图片)
她是我国冶金系统最早成立的三个科研院所之一,更是今天有色人引以为豪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60年来,她创造了诸多“世界领先”、“全国第一”:建成我国第一个黑钨矿选矿中试车间;发明我国第一台筒形重介质选矿机、第一台磁电选矿机;制定国内第一部钨精矿分析方法国家标准;建成国内第一条离子型稀土分离中试线;研制成功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规格型号最大的SLon-4000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
60年来,她取得科研成果10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90余项;实现科研、产业、技术服务营业收入80亿元,上缴国家税费为国家财政拨款的5倍。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昂首挺立“江西企业100强”。
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不懈科研攻关,服务国家建设
1952年,新中国百业待举、百废待兴。为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基础材料和战略物资,有色金属工业战线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正是在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有色行业发展急需的专业科研院所——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应势而生,由此开拔了6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
以章、贡两江并流而得名的赣州,被誉为“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自然是共和国率先开发的对象。
肩负研究新技术、创造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制定新标准任务的赣研所,大义面前尽职守责。
钨是一种稀有高熔点金属,主要用于制造枪械、火箭推进器喷嘴、切削刀片、钻头、超硬模具等,是国家急需的重要战略物资。
建所伊始,研究所科研人员便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率先创新了黑钨矿“粒浮选矿工艺”和光、磁电选矿技术,促进了黑钨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
1953年,为江西省内几乎所有大中型国有钨矿兴建机械化选厂提供了工艺技术设计依据。
1954年,成功解决黑钨精矿脱硫问题,使钨矿山伴生的钼、铋、铜、铅、锌等有价金属得到有效回收。
……
稀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味精”,一般用来制成催化剂或作合金的“维生素”,以提高产能和性能,是现代冶金、石化、玻璃陶瓷、新材料等众多领域的重要基础性原料。而国内集中分布于江西赣南的中重稀土矿,多为离子吸附型赋存于火成岩风化壳中,采用被称为“搬山运动”的池浸工艺开采,势必造成资源回收率低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上世纪60年代末,赣研人便开始对这种新类型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艰难的探索与实验,最终创造性地采用稀土可溶性分析和矿浆树脂吸附等多种综合技术手段,揭开了这种“不成矿”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奥秘,并于70年代获准命名为“南方离子型稀土”。
在随后的20多年中,赣研所再相继研发出第一、第二、第三代离子型“稀土洗提工艺”和“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新工艺”,开发了成套离子型稀土冶炼工艺及设备,成功解决了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为赣南离子型稀土矿的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和江西稀土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持续而强大的技术支撑,造就了南方离子型稀土“百千亿产业”。
……
进入新世纪,赣研所又把目光瞄准了高端制造业。以熊大和博士为代表的所科技人员,针对我国矿产资源贫细杂及细粒矿物选矿回收率偏低的问题,积极探索和发展脉动高梯度磁选理论,成功发明了SLon系列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找到了我国弱磁性低品位矿开发利用的全新手段。2011年,成功研发和制造出世界一流技术、规格型号最大的磁选机——“SLon-4000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和国内规格型号最大的“SLon-2400离心选矿机”。
60年不懈求索,60年成果丰硕。赣研所先后承接并完成各类科研课题、工程试验项目190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100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22项,省部级奖励154项,国家专利30余项,其中《赣南新类型稀土矿床特征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新工艺》被评为“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和十大国际领先技术之一,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离子型稀土冶炼技术与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发的SQC系列湿式强磁选机和SLon系列高梯度磁选机,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赣研所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推广应用,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矿产品质量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使赣研所获得了至高的荣耀和声誉,先后被国家、江西省授予或认定为“南方稀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南方稀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商检局钨和稀土进出口商品检验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钨及稀有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863’计划成果转化基地”、“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产业化基地”、“国家重点机电产品出口基地”。
立足成果转化,坚定发展实业
科技体制改革,为国内科研院所提供了任凭驰骋的广阔天地。1985年,赣研所按照“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要求,开始由单一科研型向科、工、贸一体化艰难转型。
初进市场的赣研所,前几年仅是开展一些对外设计与分析化验之类的技术服务,虽然成效不错,但发展的步伐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赣研所班子果断决定,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大力发展实业。
2001年2月,赣研所利用自主创新成果,以原有稀土金属实验生产线为依托,联合赣州南方稀土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发起成立了江西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钕、镨、镝等单一稀土金属及合金。2001年5月,赣研所以原设备研究室为主体进行公司制改造,采取国有和职工出资方式组建了赣州立环磁电设备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磁选设备的设计、研发和生产经营。
2003年,赣研所进入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后,所班子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加大实业扩张力度,全力抢占市场制高点。
南方稀土高技术公司历经数次技改,现已发展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稀土金属冶炼企业,并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自营进出口企业;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发光材料、激光材料、合金材料、生命科学等高技术领域以及航空航天、电子、冶金、化工等行业,畅销国内、远销海外。2011年,公司生产稀土金属1816吨,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利润9500万元,出口创汇5827万美元。
2005年,所以立环磁电设备公司为基础,重组组建了“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后几经技改扩产,现公司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SQC、SLON、SIC和GMGC等4个产品系列20多个规格型号、产能达到390台/年的规模,产品在国内鞍钢、宝钢、攀钢、武钢等数百家大型企业和矿山广泛应用,并出口南非、秘鲁、印度等国家。2011年,公司生产磁选机302台,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利润总额3700万元,出口创汇788万美元。
在发展实业的同时,赣研所还积极实施对外合作,拓展技术服务。2006年7月,与江西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出资组建了江西华安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主要从事非煤矿山作业场所粉尘、环境质量、矿用钢丝绳、矿井提升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矿用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排水设备的检测检验。2007年10月,赣研所联合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组建赣州科源稀土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为稀土矿山及其它非煤矿山提供开采规划、设计、采掘计划编制、矿床开采单体设计、原地浸矿技术工程施工、人员培训等技术服务。两企业业务红火,业绩骄人。
赣研所几经创业磨砺、几经市场洗礼,现已发展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集科研、生产、技术服务、贸易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2011年,全所实现工业增加值2.11亿元,营业收入22.7亿元,利税总额2.7亿元。
坚持强基固本,矢志追求卓越
星移斗转,岁月变迁。进入江钨集团有限公司的赣研所自然成为了江钨的技术中心。而推进“创新型江钨”建设,又成为了赣研所新的重大使命。
人才是科研成果取得的重要因素。赣研所坚持以人为本,把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开发人才、用好人才作为生存与发展之本,积极承揽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让全所科技人员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智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有效调动了全所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科技人才。拥有科技专业人才458人,教授级高工3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1人,江西省津贴4人,列入国家、江西省人才库51人。他们正为赣研所和江钨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事业不懈奋斗着。
体制机制是科研活力激发的重要源泉。赣研所不忘建所根本,不断夯实研发基础、激发创新活力。特别是近几年,通过积极整合内外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与外部需求,适时建立了多个适应市场需求的科研、开发与服务平台。目前,赣研所已建立了以钨、稀土、钽铌为主要研究对象,由5个研究室、3个技术中心、1个设计院和3个合作基地构成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实验体系,并把集团技术中心建成了江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此同时,赣研所还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与科研劳动挂钩的激励约束制度,确保了全所科技人员科研有平台、创新有激情。“十一五”期间,共承接各类科研项目107项,取得科研成果82项,其中获省部级奖5项、行业奖14项;制(修)定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15项。
环境是科研的重要条件。赣研所积极盘活存量资源,强化科研、生产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与条件。近五年中,累计新增科研、生产、生活等房屋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添置科研、生产设备设施近亿元,建设了技术中心科技大楼,科研、办公从闹市区搬到了市郊的工业园,工作、生活环境与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创新放飞梦想,创业铸就辉煌。以所长刘柏禄为班长的赣研所领导班子,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提出了“十二五”把赣研所打造成为“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科技型、创新型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科技兴所、产业强所、和谐发展”的发展道路;到“十二五”期末,使所科技研发体系更加完善,科研队伍结构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企业上市,完成技改扩能,经营收入比“十一五”翻一番。
赣水滔滔,奔涌不息。赣州市西南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金开发区内,赣研所9层技术中心大楼犹如鼓满风帆的航船,承载着全所近千名干部职工的激情与憧憬,乘风破浪、直指彼岸,向前!向前!
作者:
迷路的宇航
时间:
2012-6-8 15:56:52
以前都是在基础性和产业链的前端取得一定的成绩,希望今后在钨和稀土产业链的末端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欢迎光临 赣州论坛 (http://www.hmq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