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论坛
标题:
赣南苏区儿女扩红参军的真实再现
[打印本页]
作者:
洋洋兔
时间:
2012-6-6 14:44:35
标题:
赣南苏区儿女扩红参军的真实再现
6月6日至7日,为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以当年赣南苏区儿女扩红参军真实事例改编而成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将在中国评剧院展演。该剧将凭借真实的历史事件、真挚的情感表达,在首都舞台上再现当年苏区人民为革命作出的极大牺牲和巨大贡献。
■创作
“他们的文化血液里面涌动着苏区情怀”
1934年,《红色中华》报曾报道过一则消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瑞金沙洲坝农民杨荣显响应中央“扩红”号召,将8个儿子送去参军,8个儿子全部阵亡。从此,“八子参军”的故事在苏区乃至全国广为流传。“八子参军”是当年苏区儿女扩红参军的典型代表。据史料统计,当年全赣南有60万人参加革命,33万人参加红军,留下姓名的烈士达10.82万名。
2011年,为隆重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赣州市委、市zf决定投资300万元,由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将“八子参军”搬上舞台。
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历经创作人员一年多的艰辛创作和演职人员夜以继日的紧张排练,于2011年11月8日隆重献演,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该剧由扎根红土的优秀剧作家温何根编剧,全国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担任总导演,作曲、舞蹈编导、舞美等均由一批实力强劲的中青年优秀艺术家担当。去年11月,该剧作为江西省唯一选送的剧目,申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奖。
“苏区人民对革命的奉献,应是苏区文艺创作的第一题材。”《八子参军》编剧温何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有意将《八子参军》打造成有说、有歌、有舞,有贯穿人物、有贯穿矛盾、有贯穿事件的时尚歌舞剧,成为瑞金乃至整个赣南中央苏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这部戏最大的亮点和看点在于,选取了更具人情的角度,更加关注人的本体、关注人的心灵、关注人的感情,更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八子参军》总导演张曼君说:“我在这些赣南本土演员的身上看到了苏区后代们朴实、勤劳、勇敢、奉献的精神。假如这部戏交给其他的院团来演绎,肯定无法表现出如此朴实、真挚的情感。正是红土地上孕育出来的院团和演员,才能将它演绎得如此原汁原味,因为他们的文化血液里涌动着苏区情怀。”
据了解,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讲述了一位赣南乡村母亲——杨大妈在面对家国兴亡的关键时刻,毅然将8个儿子送上战场,当8个儿子全部阵亡,如山倾倒般的噩耗向她压来的时候,她依然能如山般的扛住,演绎了一出直抒胸臆、大气磅礴的正气歌,反映了苏区人民博大、美丽、善良的人性,以及苏区红色政权的人民性。
■特色
“《八子参军》也可以说是一部客家大戏”
在《八子参军》中,大量赣南采茶戏曲牌和客家经典民歌的运用为该剧打上了赣南采茶戏的独特烙印。其中,贯穿全剧的《十月怀胎歌》在客家习俗中是女儿给母亲点莲灯时的必唱歌曲。兴国山歌“哎呀嘞”,《十送红军》以及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送郎当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等反复出现,形成了《八子参军》音乐的独特风格和鲜明色彩。除此之外,该剧还运用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于都唢呐“公婆吹”。据了解,唢呐是客家八音中最主要的乐器,也是客家人非常喜爱的一种传统乐器,早在1600多年前就盛行于民间,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唢呐。当年红军长征离开于都时,于都人民正是吹着《十送红军》,依依不舍地送别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万里长征路。
在服饰设计上,《八子参军》服装设计注重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和彰显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既有客家的、又有民俗的,但又是时尚的。剧中无论男女都穿着苏区时期客家人惯穿的小圆口布鞋,男子形象采用了苏区时期客家小伙惯用的“桃形头”,女子则佩戴银簪、银镯、银耳环等,用来表现那一段历史时期客家人的服饰特点。
就舞蹈而言,《八子参军》充分运用和创新了赣南采茶戏和民间歌舞的地方元素。如“孕妇”特型舞姿,是在忠实于生活的基础上,借鉴赣南采茶舞“彩旦”的动作元素提炼形成的。又如“矮子步”(赣南采茶戏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之一)。“打鞋底”是往时赣南农村妇女中极其普遍的一种劳作方式,“钻眼”“穿针”“扯绳”等动作通过形体动作幅度和力度的夸张,节奏速度的加快等变化,既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又多了一份喜悦兴奋甜美的情怀。“由于《八子参军》运用了大量客家元素,因此《八子参军》也可以说是一部客家大戏。”该剧的舞蹈编导谭晓洪说。
■反响
“这是一部很震撼、很有思想内涵的戏剧”
自2011年11月8日公演以来,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南昌、赣州等地掀起了重温历史、感恩先烈的热潮,获得了万千观众的赞誉。截至2012年5月12日,该剧已经演出78场。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吴叔召看过《八子参军》后对记者表示:“对于书本上‘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的话,在观看《八子参军》、尤其是看到八个儿子先后阵亡的剧情时,我才真正切身感受到这种取舍精神的伟大,也对他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和感激。”
一位名叫蔡清平的网友在博客中写到:“这部歌舞剧确实让我改变了对传统剧的偏见。两个小时的演出,每一幕结束,全场都不由自主地响起掌声,整场演出,除了偶尔的人员走动,大多数人都被感动得潸然泪下。谢幕时,所有的观众自发地站立,长时间地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些场面在以往类似的演出中并不多见……”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汪玉奇说: “苏维埃这片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党从那里走上了执政地位,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要自觉地扎根于那片土地。让我们记住苏区人民的奉献,让所有不敢背叛、不愿背叛历史的人们在《八子参军》这部戏中受教育、受震撼。心灵永远奏响着那伟大的、悲壮的、英勇的、史诗般的旋律!”
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少将、著名剧作家郑振环在观后专家座谈会上说:“尽管我没有经历过那一段革命历史,但看过后我也有想流泪的感觉。这是一部很震撼、很有思想内涵的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苏区精神去复演那段历史,让人们解读它、认识它,看了令人荡气回肠,思绪万千。”
(来源:中国赣州网)
作者:
xo909hw
时间:
2012-6-6 14:50:07
作为一个赣州人,没有看采茶剧的欲望,我表示亚历山大
欢迎光临 赣州论坛 (http://www.hmq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