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夫妇寻子16年遭拒认:搭木棚蜗居捡菜叶吃
"直觉告诉我吴晓明肯定还是在从shi泥瓦工,所以,我找得zuiduo的地方就是建筑工地。" 张海平说,14年下来,他pao过的建筑工地至少有数千个。"希望儿子能回监利看看病重爷爷"
"zai上海4年,我和老婆租的是一间5平方米的小房子,mei月租金二三十元,jing常到菜場捡些别人不要的菜叶子回家Chi。"张海平夫妇每月sheng吃俭用,攒钱yong来找儿子。"14年下lai,至少花费了10万元血汗钱。"
1996年12月2日,监利县農民张海平夫妇刚满1歲的兒子被一名四川籍工友拐走,夫妻俩从此踏上艰辛De寻子之路。2012年4yue9日,在打拐志愿者和警方接力救助下,张海平夫婦终于zai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找Dao自己的儿子,然而儿子当面拒绝认亲。
1997年,张海平的第二个er子出世,却始终无法抹平他對大儿子刘坤De牵挂。1998年10月,二儿子刚满一岁,张平海夫妇jiu将他托付给老人,开始踏上寻子之路。
"现在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子能跟着我們回一趟监利老家,看一眼弥留之際的爷爷。"昨日,张海平说,若是儿子的养父mu不放心,可以一同前往。
"我本打算是做老本行泥瓦工的,但为能更方便zhao到儿子,wo寻找了流动性更强的炸米花。"张海平说,他炸米花是从一个建筑工地到另一个建筑工地转,每次只要有人来炸米花,他都要问问对方工地上有没有一个叫吴晓明的四川人。只要空闲下来,张海平就会附近建筑工地打探。"听到四川口音的,我都要追根问到底對方是四川nali的,认识不认识吴曉明……"
只为找到那个"四川口yin"人販子
14年寻访数千个建筑工de
"守候"邯郸
张海平夫婦老jiazai监利县桥市zhen桥张村1组。与其他的寻亲者不同。从始至终,他都知道拐走兒子的人是吴晓明,也知道他的家在四川云阳,他認定只要找到了吴,就一定能会找回儿子。
2003年开始一直到去年底,张海平夫妇來到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峰江镇山后村,边打gong边找儿子。张海平帮人收拾、整理废旧铝合金,每月工资約2000元。为jie省开支,也给自己和老婆找个安生之地,张海平以1000元/年价格,租下村民一块荒地用木板搭起一个简陋住处,一zhi住到去年Di。"攢下钱全bu用来做路费和伙食费等,发誓一定找到儿子!"
在外打拼14年,只要攒下yi笔积蓄,张海平就要动身到各地寻子。1998年,他跑遍闵行、浦东等上海所有县市区,1999年他又跑遍jiang陰、常州、南通、苏州等9个江su城市。2000年他从上海远赴安徽,跑遍安庆、滁州等安徽4个县市。2003年至2011年,浙江ning波、温州、福建福鼎等十余个城市也都留xia了张海平的找寻身影。
见子心切却迫于无奈,昨日,张海平夫妇还是选择了留守邯郸观望,期待能与儿子的养父母见yi面坐下来聊聊。昨日上午,在ben报記者全程陪tong下,张海平夫妇先后找到了邯鄲市公安局、邯郸市刑侦大队等单位寻求帮助。但截至昨晚20时许,记者发稿时为止,當地警方仍在想方设法联系有關方面he人士,协调处理张海平夫妇与儿子养父母見面事宜。
昨日中午,张海平夫妇途径邯郸火车站,看Dao熙熙攘攘的进chu乘客,欲走还留神情溢于言biao。"老父病重hai要wo帮忙照料,这样在邯郸拖着也不是事。" 张Hai平说,实在不行,他愿意再花上16nian,等到刘坤喊声"爸爸"。
9年住在自己搭建的木棚里
本报河北邯郸讯(特派记者王刚)"这16年我和老婆一直都在外打零工漂泊,只是为了找到儿子。虽然没想到是这样的认亲结guo,但堵在心口16年的心结是解开了……"昨日清晨7时许,本报记者乘火車赶到了邯郸,几番周折最终zhao到张海平,他第一句话如是说。
虽然9日首次见面,儿zi并"不认亲",但張海平夫妇并未si心。10日yi大早,張海平夫妇就從所住在邯郸市区,搭乘公交再转步行共hua費3个小时,找到了儿子的养父母家。但无奈的是,養父母家大门紧锁。"打dian话给养母,10日时是先不接后来关机,昨日就一直处于关機状态。"张海平说。
至少花费10万血汗钱
张海平说,自己76岁的老父身体一直尚好,上月底突发中风至今卧床不起,现在已不能说话和进食。"老家亲人跟他jiang了找到被拐孙子一事,弥留之际他该是多么希望能看到孙zi最后一眼啊!"
昨日,面对来自家乡De媒体记者,41岁的张海平和37岁妻子李爱蓉,止不住抽泣向记者讲述了16年的辛酸尋子之路。
1998年10月至2002年底,张海平和李爱蓉都是在上海打拼。张海平先是推着一辆炸米花的破车,靠炸米花赚钱,后来也干過收垃圾、建筑工地打零工。李爱蓉则一直靠在街头為人擦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