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猪仔 发表于 2017-4-24 11:15:16

赣州路的仿建骑楼應该活化使用而不是成安排,比如建成酒吧一条休闲街

    赣江路位于赣州老城区东北部,靠贡江左岸古城墙内侧。东南至东河大桥拱桥下与赣江路的建筑以骑楼为主。记得小时候,靠蕹菜塘这边亲水的建筑是用木柱子撑起赣江路最初只是居民区,路的两边,远远近近都是青灰的瓦房。解放后,一些店铺早年城墙有个新城门,门外有码头,很方便进出,在我印象中,早就有不知开设于1964年涨过一次大水,洪水从城门涌进来,从阴沟倒灌,整条赣江路都淹了。到了九十年代,赣南贸易广场建起来之后,批发市场的商业中心就转移到那边去了赣州早年想修复阳明路骑楼,但又嫌骑楼太破旧,为居民难安排而举棋不定。到了



赣江路位于赣州老城区东北部,靠贡江左岸古城墙内侧。东南至东河大桥拱桥下与东郊路相接,西北与中山路、大公路、诚信街相会,中通夜光山、荷包塘等巷,道宽13米,两邊人行道各宽3米。舊时曾叫东门大街。東门,亦叫做百勝门,据说是因一位常胜将军曾駐扎于此而得名。  (这段是更细致的历史——赣江路由東南向西北,原分段名為长街、劍街。    清分段名為马孳巷、斗富巷、左营前、水堑口。 1934年辟为百胜路,以通旧城门百胜门(俗称东门)而得名。1953年改名赣江路,1966年8月29日与中山路、濂溪路合并,名胜利路,1979年10月1日分开,恢复赣江路名。 )  
赣江路,算起来是赣州一条笔直较长的街道。早期通往贛州新老汽车站都经过这里,也是一条交通要道。虽不是很繁华,但也很闹热。
    赣江路的建筑以骑楼为主。记得小时候,靠蕹菜塘这边亲水的建筑是用木柱子撑起来来,由木结构搭建的,有的已经破败。只有東段和中段是砖混结构建筑。而紧挨城墙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土木搭建的,也有砖木的。
     贛江路最初只是居民区,路的两边,远远近近都是青灰的瓦房。解放后,一些店铺主要是经营打铁、紙伞和石碑石刻,還有旅社、盲人按摩医院等。在那过去的时光里,那些开了的店门里,补鞋的,修傘修车的,卖吃食和卖竹编篾器的,正在营业。平常的日子,茶社已经开张,一张張桌子,三五人围坐,或下棋,或打牌。
早年城墙有个新城门,门外有碼头,很方便進出,在我印象中,早就有不知開设于何年?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城门封了,江里的船也少了。后来,城墙外就只剩下采砂船日夜轰鳴。
1964年涨过一次大水,洪水从城門涌进来,从阴沟倒灌,整条赣江路都淹了。这里还因为木板房多,火灾频繁。70年代末期,一场大火连着燒了12家店铺。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这里瞬間变了,成了针对十八县市的食品、百货、布料批发市场。南来北往的货物在这里中转,东奔西走的商客在这里打尖,从早上8時开张,到晚上10时打烊,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到了九十年代,赣南貿易广场建起来之后,批发市场的商业中心就转移到那边去了,赣江路日渐萧条,又瞬间变得冷清。 九十年代,赣江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临江的老屋、骑楼拆除了,古城墙得到了维修。
赣州早年想修复阳明路骑樓,但又嫌骑樓太破旧,为居民難安排而举棋不定。到了2009年借赣江路改造的机会,在這里修建了一條半边騎楼街。但是,建好后沒有多少店铺进入,至今也不繁荣。有说,老城区商业南移?有说,城市扩展致使这里边沿化了?我认为最大的要害是半边街的缘故。2003年,为了保護城墙,建設沿街绿化帶,將靠城墙的建筑全部拆除了,结果是环境美化了,却也留下了半邊街不利于商业发展的必然遗憾。假如当初眼光远点,将余下的半边,就地取材历史人文,建设成荷包塘、蕹菜塘湿地水塘公园,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而骑楼,继续在阳明路打造建设,加上现在规划建设的郁孤台周边建筑群,赣州老城区的历史景观齐刷刷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赣江路骑楼,舊瓶装新酒,酒香却无人问津。
理想是美好的,还是面对现实。既然建好了,也不再遗憾,没准是蓄势待发的潜力股?留作難得的仿民国建筑景观吧!
  
  
  
  
  
  
  
  
  
  
  
  
  
  
  
  




武德训 发表于 2017-4-24 11:15:20

老城区人流逐渐往新区搬迁,中山路赣江路一带没有人流支承,商业不容易做,晴天还好,散步的谈恋爱的路过去城墙浮桥玩的多,天气不好时,那一带路上就没几个人走。老城区就连文清路也没有了以前的热闹,除非周末或节假日,要不平时文清路的人流量也很少的。今年至明年新区陆续有几万套返迁房交付使用,很多在老城区租房的原居民会返回新区住,老城区人流量还会进一步减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赣州路的仿建骑楼應该活化使用而不是成安排,比如建成酒吧一条休闲街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重庆方言网 重庆网 重庆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