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对学生的主要要求
<br>作为一名基层法官,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陷入了良久的沉思。在影片中通过对一起故意杀人案的侦查、庭审到宣判三个阶段情景的细微描述,向观众传达了两个主题:一是父亲与儿子分别为法官与律师,因职业的立场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逻辑思维与职业特征。二是如何通过一个法官的内心、行为、态度作为媒介,让人们见证,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既基于法律准则也基于一颗仁慈的心。也让人们见证,即便是法律的实施者,在犯罪后也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邪恶势力与私权利都不可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进而实现法律实体价值与程序价值的辩证统一。<br> 朱苏力的《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发》中写到,美国法律训练属于职业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律师。法学院对学生的主要要求,是了解法律(判例),了解运用法律的必要程序和技巧。因此,在法学院,从教授到学生,所关心的都是"什么是法",而不关心"什么应当是法".电影中的汉克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观点,不管是他在影片开始时代理案件的表现还是他为父亲出庭时的表现,时刻都展现他十分娴熟追求胜利的诉讼技巧。他追求的是一个胜诉的结果,首先想通过醉驾为父亲辩护以助父亲逃脱罪责,再次在父亲自认其罪后仍希望能通过父亲的病情博取陪审团的同情以达到其为父亲减轻罪行的目的。他的行为淋漓尽致地将一个律师应当具备的职业操守表现出来,以当事人的最大利益作为其终极目标,尽可能在程序上为当事人争取到最大的胜诉机会。汉克如此巧思辩才,为帕尔默法官最后的认罪实现的正义效果设下了极大的反弹空间,给观众心灵上的冲击。<a href="http://www.ads2art.org" target="_blank" title="聚享游官网">聚享游官网</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