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质疑拷问银行理财 零收益不是“初犯”
http://bsxuv.img38.wal8.com/img38/332457_20130412171434/138665254848.jpg理财推荐:十万元如何投资
第1页第2页
在去年股市火爆,然而多款最近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0”收益甚至负收益 零收益不是“初犯” 老秦是个“投资多面手”,自打银行有了理财产品,他便成了它的忠实拥护者。去年,浦发银行(600000行情,股吧)推出一款理财产品,他毫不犹豫地签下了10万元的投资协议。今年1月,合同到期,高收益的期待却成为了泡影,账面上是很难看的“0”回报。老秦购买的是浦发银行一款名为“汇理财2007年第一期F2计划”的产品。按照合同约定,这款理财产品挂钩8只股票,不能提前赎回,预计年收益为0%-18%。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这款名为“F2”的系列产品在股市大好的2006年、2007年上演过几次“0”收益。 三大质疑拷问银行理财 为什么像银行这样专业的理财机构会屡屡让投资者“0”收益?对那些“0”收益的产品,他们是否心中有数?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众多投资人的质疑,主要有三点。 一、产品设计是否存在问题? 以老秦购买的浦发银行的理财产品为例,其收益最大值的计算公式为“16%-(最好的股票表现值-最差的股票表现值)”。这就意味着只有当4只挂钩港股的涨跌幅完全相等时,才能实现16%的最高收益。运作的结果是挂钩的建设银行、中国人寿(601628行情,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行情,股吧)、中银香港等四只港股分别上涨了31.29%、47.41%、96.25%、-2.62%,最好的股票与最差的股票相差超过30个百分点。结果为负,收益自然为零。从概率上来说,这个产品很难实现高赢利,为什么银行还要设计出这样的产品?当然,银行自有他们解释:浦发银行相关人士称,他们的产品由总行的理财专家设计的,产品本身不存在问题。 二、理财专员到底有多专业?“怎么好怎么说”这是很多产品销售人员留给投资者的最深刻的印象,此番“收益门”事件的暴发,再一次将矛头对准了银行的理财专员。某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称“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都有业绩考核,卖的越多则业绩越好,其性质和市场上做销售完全一样。”
1
本文转载自:和讯银行
热门理财文章推荐:如何教孩子理财、投资理财有风险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