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dregq 发表于 2012-7-24 12:23:29

赣州市201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zf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要求,以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克服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困难,抢抓发展机遇,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各项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一)1-6月份财政收支累计完成情况
全市财政总收入1245826万元,同比增收334679万元,增长36.7%。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06596万元,同比增收77168万元,增长33.6%;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210911万元,同比增收89177万元,增长73.3%;地方财政收入728319万元,同比增收168334万元,增长30.1%。
(二)财政支出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12431万元,同比增支392220万元,增长35%。其中:市本级支出完成182898万元,同比增支64543万元,增长54.5%;县级支出完成1329533万元,同比增支327677万元,增长32.7%,其中:17个省管县支出1196488万元,同比增支285898万元,增长31.4%。
二、财政收支运行特点
1、财政收入月均突破20亿元,增幅创近十年新高。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延续了去年以来加速增长态势,继元月份 “三字头”高开后,3月份增幅进一步攀升至52.6%的历史高点。5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超过了2008年全年总量;6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20亿元,超过了2009年全年总量,增幅达36.7%,是近1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二。同时,县级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19个县(市、区)中有9个县(市、区)增幅超过40%,8个总量超过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个),其中:章贡区、开发区首次半年突破10亿元,赣县、南康过了8亿元。
2、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二产税收贡献率提高。首先,矿产品成为增收“引擎”。上半年,受上年结转延期入库因素的影响,全市矿产品共入库税收36.83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总量,同比增长105.1%,对全市税收增收的贡献率达65.4%。其次,龙头骨干企业增势良好。国税重点监控的全市221户企业上半年纳税38亿元,同比增长37.8%,纳税过5000万元的有13户,比上年增加6户,其中:赣南卷烟厂实现税收5.4亿元,增长12.4%,总量继续领跑全市;虔东稀土、明达功能材料、全南新资源等稀土企业均成倍增长;章贡区的青峰药业实现税收7490万元,同比翻番。此外,上半年500万及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6亿元,增长31%,带动全市建筑业税收同比增长23.6%;电力行业在华能瑞金电厂增收的带动下,行业税收也一改去年颓势,实现同比增长43.4%。上述行业和企业税收的增长直接推动上半年全市二产税收实现65%的高幅增长,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60.8%,比上年末提高了7.3个百分点。
3、房地产行业“短板”效应明显,三产税收增长乏力。今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全市商品房销售和土地出让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房地产行业税收从2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的阴跌,虽然通过加大清欠力度等措施,六月份有所“止跌回升”,但仅增长2.3%,行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量的18.6%,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对全市财政增长的贡献已大不如前。上半年,虽然金融、物流等其他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如全市金融业上半年实现税收4.01亿元,同比增长24.4%,但由于受房地产、批发零售行业缓慢增长的拖累,上半年,全市三产仅实现税收42.04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市税收比重38%,比上年末下降7.3个百分点。
4、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优化,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一是基本支出保障有力。工资和津补贴按月足额发放,保运转、保稳定支出足额到位。二是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积极落实省165项公共财政政策、市100件民生实事,紧急下拨1000万元用于遭受暴雨灾害有关县(市)灾民生活救助以及农林水等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为中心城区购置100辆公交车。上半年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等民生类支出84.9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56.2%。三是法定支出保障有力。全市支农、教育、科技支出分别增长37.7%、19.3%、27.6%,有力促进了相关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当前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全市财政收支运行情况整体良好,但后期财税形势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要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压力较大:
一是财政增收后劲不足。近几年,我市的财政收入主要是靠矿产品、房地产两大行业税收支撑。从今年看,房地产行业因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打压,预计房地产行业税收难以实现大幅增长。而矿产品税收虽然实现了高幅增长,但主要是靠非即期收入的支撑,因财源结构单一,稳定性差,后期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甚忧。
二是结构性减税因素影响财政增收。为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所需,中央陆续推出了相关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据测算,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全年将造成减收6300万元、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将减收3700万元、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税收政策调整将减收8000万元、个人所得税减收1.96亿元,以上合计减收3.76亿元。。
三是财政支出压力增大。今年各级财政的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平衡难度超过以往。特别是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加大教育支出、加快水利建设、农村土坯危旧房改造、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提高公务员津补贴标准、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刚性支出明显增多,加上今年土地拍卖交易低迷,土地收入下滑明显,各地资金调度紧张,支出压力不断增大。
四、下半年工作措施
下半年,财税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全市财税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围绕全年财税目标任务和市委、市zf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一系列举措,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的大好时机,迎难而上,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坚决完成市委、市zf对财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1、着力培植优势财源,夯实财税增收产业基础。一是做强优势财源。稳妥实施好稀土资源整治,支持加快组建以赣州稀土集团为主体的南方稀土大型企业集团,推进稀土、钨等矿产业的规模化、优势化、集约化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做大新兴产业。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抓紧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发展稀土永磁、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铜加工等产业,积极推动产业中的优势企业上市融资,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三是做精第三产业。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大的回落。四是服务企业发展。抓紧落实、运用好国家出台的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涵养税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着力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加快项目建设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一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按照《若干意见》政策内容,包装策划好项目,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汇报,积极争取央企项目的对接支持。确保上级给予的倾斜政策能尽早“落地”生效。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洼地效应,增强投资吸引力,积极扶持引进技术含量高、上规模、拉动性强的新兴财源项目。三是加快重大项目的建设进程。加强对33个未开工市属重点工程的协调调度,确保下半年动工一批、建成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加快赣韶铁路、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大广高速里仁至杨村段、厦蓉高速公路赣州至崇义段、赣州卷烟厂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寻全高速公路、赣州机场改扩建、兴国至赣县等一批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四是化解项目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加快发行22亿元赣州城投债二期、20亿元发展债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采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转贷债务、BT、BOT等多元化方式和渠道解决项目资金短缺问题。
3、不断强化财税收入征管。一是进一步加强收入调度。坚持对财政收入每月调度、每旬通报、月末逐日跟踪,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均衡、稳定增长。二是完善协税护税体系。继续强化部门协作协调机制,加强市级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平台、个人所得税信息系统、房产交易“税证一体化”平台的运用,拓宽税源信息来源渠道,健全税源控管体系。三是进一步挖潜征收。在抓好重点税源监控和零散税收征管的同时,密切关注和研究加强电子商务、典当行业、担保公司及小型贷款公司等新兴税源的征管措施,积极开展知名品牌产品总经销(总代理)等大宗物资经营税收的征管工作。四是着力整合zf资源。积极将zf垄断资源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城市道路广告权等公共资源推向市场化,充分引入资源开发竞争机制,拓宽财政收入来源渠道。
4、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是全力保障好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坚持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向民生事业倾斜,确保公共财政政策和民生工程配套资金足额兑现到位。二是积极保障好重点领域支出。统筹好财政资金,保障市委、市zf决策以及重点领域的资金需要。尤其要加大扶贫、教育、水利、“三送”等领域的财政投入;积极推进收入倍增计划,切实提高城乡低保、重点优抚对象等社会困难群体生活补助标准,让广大干部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大力推进厉行节约,努力缩减公务用车费、接待费及会议费等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赣州市201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