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老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提高老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我是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长期与困难群众接触,他们的生存状况常常让我揪心。”4月5日,市人大代表、定南县民政局局长谢文生沉重地对记者说,“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包袱等客观因素制约,后发展、欠发达,总体滞后、贫困程度较深、贫困面广,仍然是定南目前最大的县情。全县7个镇中有6个镇是省级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位列全市非重点县和西部政策比照县之首。全县有贫困人口43285人,至今还有480多名革命烈士遗属、‘两红’人员遗属、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孀未享受过国家抚恤补助待遇,32908名城乡困难群众得不到社会救助,17000人处在低保边缘。我们热切期盼国家给予特殊政策,扩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和水平,让他们早日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享改革发展成果。”
“当前,省、市正积极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对促进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4月5日,市人大代表、南康市镜坝镇党委书记钟伟表示。钟伟认为,要加快赣南苏区脱贫致富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一是要以作风建设为保障,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要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以下简称“三送”)工作为最佳途径,抓住市委部署“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的有利契机,将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常态化,优化干部作风,创优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二是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引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坚持把抓招商、上项目、扩投入作为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总抓手,吸引更多的能带动区域发展的项目和企业进得来、稳得住、发展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公路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