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lv6i 发表于 2013-5-29 13:46:16

论客家人的真面目:罗香林和我们开的世纪大玩笑

    文章简介:前人对客家话的研究忽略了一个人在17世纪以前住在嘉应州的人没“客家”之所以成为了嘉应移民的罗香林(1933)在他的《客家虽然罗氏建构“客家”的主要动机由于罗氏理论的作祟很多人认为目根据近年免疫球蛋白的分析(赵茂可是罗氏的理论对方言学的影响已最近沙加尔已经明确地指出“客家结果全体客家人受他的误导,沾沾





    论客家人的真面目:罗香林和我们开的世纪大玩笑



前人对客家话的研究忽略了一个人类学家新近才发觉的事实:客家”是一个新建构的民系(Constable1994Leong1997)。



在17世纪以前住在嘉应州的人没有向西南迁徙,“客家”还没有成为操嘉应话者的称号(刘万1991刘佐泉1992Leong1997)。而在19世纪前操嘉应話的移民群體也没有广泛地采用“客家”作为族群的名称(Constable1994Lau and Chow1998)。在可以看到的文献上清初的嘉应州人自称“程乡人”,而同期从嘉应州迁移到别的省份的人更大多自称或被称“粤人” “棚民” “怀远人”“广佬” “广东人”语言是“广东话”“艾话” “新民话”“麻介话”,只有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才称客家人客家话(Lau and Chow1998) 。 (太平天国起义军领导层是客家人,所以客家人在华东一带被称作“粤匪”)

“客家”之所以成为了嘉应移民的代号是因为他们跟广府人发生爭执时被迫认同的(Leong1997)。当这兩个群体的争执从1850年在粵西的武斗发展到1920年的文斗的同时客家学者也成功地建构出“客家”这个民系(Constable, 1994; 胡等1997Lau and Chow1998)。而罗香林(1933)的《客家研究导论》属于客家建构过程的高潮。根据劉万(1991)的考究在清代之前历史上并没有一个自称“客家”为客家的群体没有一个叫做“客家” 的方言。 虽然現在自称或被称为“客家”的人是宋代由北方移民到江西广东的后裔(罗香林1933)。在嘉应州人没有大量向外移民以前他们的母语“嘉应话”虽然早已存在,但还沒有成为“客家话”,因为嘉应州人还没有成为“客家人”。目前的问题是如果“客家”是一个出现了只有两百年不到的民系,那许多跟客家话有关的理论界说假设便全部都会变成错误的论断了。 因此假设汉语方言学不是在这個世纪而是在清朝初年便成立为一个学问的话,问题就可能会简单得的多。当时的“嘉应话”不但不会超过现在粤东粤北赣南和闽西南的范围,而且方言归属上可能就会归了贛语或者粤语。其它跟嘉应话不能通话而现在被归类为“客家话”的非嘉应话方音也根本不会跟“客家”扯上关系,因为它们大多数是罗香林将它们收在“客家”旗下的,理由是他們的祖先在唐宋时已经南迁。這是罗香林在建构客家民系时的双重标准,跟嘉应移民有冲突的民系如广府人四邑人虽然也是宋代以后才南迁的没有被称为“客家”,而在宋代以前便设籍岭南但没有跟嘉应移民正面冲突的却可以被封为“客家”。


    3.2 罗氏理论对汉语方言学的影响


    罗香林(1933)在他的《客家研究导论》中将“客家”的起源理解为东晋时代的“客户”。而客家人是中原人在四世纪开始分开五个时期流徙到南方的移民群体。虽然罗氏也说明客家的主要形成时间是宋代但他却故意将客家描写成“纯汉人中原嫡裔”而跟广府闽南人不同,割裂了客家人跟其它邻近民系的血缘语言和历史关系,误导了其它人对“客家人”的正确认识。


    虽然罗氏建构“客家”的主要动机是要来抗衡广府人对客家人的侮辱(胡等1997)而不是要故意误导方言学。可是他跟方言学界却开了个世纪的玩笑。直到今天为止大部份方言学家是百分之百相信他的“客家”形成模式的。于是当现代的方言学家依照罗氏的启示按图索骥去赣南和粤北找“客家人”和“客家话”时,一来又发现这些人不但没有任何“客家”认同,而且大部份自称是“本地人”(刘纶鑫1995张万1996)来跟操嘉应话的明清移民相区别;二来更发现他们所操的“客家话”跟嘉應话差别很大。所以一些学者只好将他们理解为“老客家”和“新客家”(张万1996)而没有想到这正反映了客家认同只是近代才出现的事实。


    由于罗氏理论的作祟很多人认为目前被称成为“客家话”的嘉应话形成的时候客家人便诞生了(张卫东1996)。他们没有想到就算到今天还有不少地方的嘉应系方言还没有冠上“客家话”的称號。(Lau and Chow, 1998)虽然張光宇(1995)在讨论客家话的形成时正确地考虑了移民因素,指出罗杰瑞“南方汉语”说 (Norman, 1988) 不能解释客语的现象,但是他还是不能避免被罗香林“客家理论”引导错误认为“客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系,得名源于畲汉关系“客家人”是“半畲半汉” 汉畲混血的结果。由于“客家人”身上流着被人看贬的畲族血液所以强调自己来自中原(张光宇1995:174)。而没有察觉到“客家”是近代广府人奉上的桂冠而已,过去很多对“客家”的解释都是一场误会。

根据近年免疫球蛋白的分析(赵茂桐1991)中国境内74地点中廣州人跟梅县人的血缘最接近。而二者虽然也跟畲族颇接近但却没有人怀疑广州人有大量的畲族血统。因此“客家血统特殊论”全无科学根据。而根据徐通鏘(1995)对基本词汇的计算全国七大方言中,广州话跟梅县話互相最相似的数据就不可能是一个误差而是“客家”和广府属于同门血亲的铁证。不幸的是汉语方言学的诞生比“客家”建构晚而且多少依赖了“客家理论”来替汉语方言分区。结果是汉语除了用语言学的论据来分区以外,还利用非语言学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觀察讲一种南方方言的人有没有客家认同,甚至是有没有被认为是“客家人”(黄雪贞, 1987)。


    可是罗氏的理论对方言学的影响已经很深,方言学者的脑筋一时间很难转过弯来。所以羅常培(1958)虽然看到临川音系跟梅县话很像却没有得到他们是同一种方言的结论。而最近几十年的方言学界更常为“客赣”的分合而伤透脑筋,制造很多方便客语区别于赣语的“界线”(王福堂1998)。受到罗氏的影响桥本(Hashimoto1973)罗杰瑞(Norman1988)黄雪贞(1988)等也企图对一个自古就存在的“客家话”作出定义。
    
    3.3 “客家话” 的本质和范围


    最近沙加尔已经明确地指出“客家话”的定义可能包括非语言学的因素即客家认同,而他也不太相信罗氏对客家形成的描写(Sagart1988)。但不少方言学者还是花了不少的气力去“重构”一种子乌虚有方言的历史。既然“客家”只是一个在清代才建立的民系许多对“客家 ”过去歷史的搜寻就显得是徒劳。我们对它的前身“程乡人”和“嘉应话”的认识才是解开“客家”之谜的钥匙。 根據梁肇庭(Leong, 1997)的研究操嘉应话者原来的分布范围只在嘉应州附近。明代中业至清初之间嘉应州人大规模向江西北部及珠江三角洲迁移前者称为“棚民”,而只有后者才成为“客家”。虽然目前棚民的后裔没有客家认同,但由于他们仍的方言基本属于嘉应话系统所以方言学家也将之界定为“客家话”(黃雪贞, 1988李张, 1992)。今天狹义的“客家话”其实也只是梅县话和类似的一些口音。目前广泛分布在中國南方的“客家话”其实也是在过去几百年间由嘉应州迁移出去的调型,主要也是梅县或五华两种类型的其中一种 (刘镇发, 1996)。最近庄初升先生也论证了粤北的“客家人”是明代中业(十五世纪末)才开始进入韶州的(庄初升1998),而很多这些操嘉应话者到今天很多也不自称或被称为“客家”。因此如果我们能在清初如实画一张当时的方言地图,那上面根本就没有“客家话”。 因此现在中国方言地圖上“客家话”的范围很大。基于罗氏的观點很多唐宋便设籍在赣南或岭南的人被视作“客家人”后,他们的方音便被列为“客家话”。而這些所谓“客家话”中很多跟嘉应话根本没有直接的关系。目前被编入“客家话”的方音其实只是赣粤方音中的一分子而已,和粤语赣语基本上都是宋室南渡时带到南方的。这样我们就知道為何过去为“客家话”作出定义是何等困难甚至徒劳无功。“客家话”是明末清初“粤赣方言”的粤东嘉应话后裔。所以今天的“客家”只是粤中的广府人对清朝时从粤东山区迁来粤中垦荒的人的称呼,这和这些粤东山区的土著客居粵中垦荒的身份是很贴切的。可是罗香林却"順水推舟"干脆把客家这個称呼无限擴大用来定义聚居在粤东山区的土著,而从粤东山区迁徙去闽西赣南垦荒的人也被称为客家人。赣南人其实并不认同自己是客家人,他们认为自己是赣南本地人,而现在广东的河源惠州人也发出了这种疑问:为什么也把我们称为客家人??这是罗香林那套理论最荒谬的地方.



结果全體客家人受他的误导,沾沾自喜被称為“客家”,以为客家是来自中原的正统汉人,由于客居岭南才被称为客家。殊不知“客家”这个名词只是粤中广府人对那些来到粤中垦荒的粤东山区土著的统稱。羅香林也因为发表了这些谬论而“名闻天下”,导致个个客家人都自以为是“最正统的汉人,祖先是中原贵族”。




cai1217 发表于 2013-5-29 14:19:43

客家人的家谱是这样造出来的





在客家古镇游玩,突然发现一个家谱店,于是我就进去找老板聊了一下。通过交谈得知,如果你是客家人,就可以把家谱续到黄帝XXX代,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百年前的祖辈一无所知,他会告诉你,如果你想换个祖先也可以。
   
    如果你不是客家人,那也没关系,只要你说出姓名,他就可以告诉你的祖先和客家兄弟在哪一代在什么地方分支,呵呵。一家人。做一套家谱几百块一本,还是故意做成“旧”的。
       全中国都是黄帝的子孙,呵呵。
  
    于是,我说出我的姓,我不是客家人,来自北方,以及一些简单条件。然后他煞有其事地戴上老花镜,翻开一大本家谱为我查了起来。
     然后他告诉我,我先祖来自山东,五胡乱华南下,迁到江西,在江西和客家人分开,另外发展出。。。。。。。。。
         呵呵,像真的一样。实在听不下去了。

8opg6 发表于 2013-5-29 14:53:14

作者: 守望者    时间: 2011-6-19 15:41
罗香林的客家学研究,归结一句话,他研究出来客家是汉人,还是中原来的汉人。
他如此热衷的背景是清代广东的广府人和客家人大战,以客家人的失败告终,广东的客家许多被强行迁移出广府文化所在地,基本迁往广西,江西,甚至更远的四川都有。福建这里被迁移过来的广东客家主要集中在原来汀州和漳州的交界处的丘陵,山区。人数约三千人。近代繁衍不详。
还有呢,罗香林建立的那个客家文化研究所,号称客家文化的大本营(设在香港),以出版客家文化期刊为标准,但是这个研究所最后的一期期刊的文章是希望客家族群回归各自省籍认同。
福建近年大力提倡所谓的客家文化,应该是为了海的那一边,应该是统战需要。
--------------------------------------------------------------------------------
作者: 能量之旅    时间: 2011-6-19 16:51
那罗的原意可能是要达成大家都是外来的都是一家人,是要平息土客争端的吧,不过太搞笑了。其实,那罗根本不必如此弄巧成拙,本来南方种族就不象征北方汉族早组织,民族意识不太强,只有部族争斗互相攻击,所以有越的分散互相攻击,傣、苗还分什么红傣、黑傣...红苗、黑苗或者还有乌苗吧,东南亚各国至今还民族众多,如果按中国的强制归类就不会那么多了。更可笑的是,人家那驻军,好像是明朝的驻军,是说近似现在普通话的官话,操的语言及其他习俗也根本不同于闽赣粤边的客人,更何况闽粤赣边客家就算有较多北来成分但畲、瑶、侗成分却委实不少,更可能是闽粤或南粤或武陵蛮遗族吧。
--------------------------------------------------------------------------------
作者: 守望者    时间: 2011-6-19 17:27

你说的这一点,畲苗混血恰恰是罗极力回避的,通过他所谓的族谱研究,将客家种群表述为纯汉。
因当年客家是被当做少数民族看待,而当年少数民族在汉族沙文主义下,是被不公正待遇对待的。这也是罗苦心营造的客家纯汉血统的目的所在。罗也许从自身出发,也许是想平息土客之争,为客家族群博得一个平等的地位。但是却被后来的客属精英将其学说有目的的演化。反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客家与周边族群的矛盾。
--------------------------------------------------------------------------------

12下一页分享到:      
返回列表  发帖  

冷峻 当前离线 1#

打印 字体大小: tT  发表于 2009-9-15 21:42 | 只看该作者

强烈要求央视开展对客家历史造假理论的批判

近几十年来,客家研究学对历史的歪曲和造假已在海内外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为维护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纯洁和优良传统,强烈要求央视开展对客家历史造假理论的批判。






当前不仅客家学者造假城性,连zf也帮着他们造假。

目的无非只有一个:统战需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客家人的真面目:罗香林和我们开的世纪大玩笑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