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A6 发表于 2013-5-6 15:46:49

感恩

&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或多或少受过别人的恩惠,或许你也曾给过别人的滴水之情。三十年前的一段经历,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难以释怀……<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1979年8月初,也是一个炎炎夏日的一天,我从南陵河湾镇去县城劳动局办理参加工作的手续。那天赶去报到的人很多,尚未轮到我就到点下班了。我举目无亲,只好一个人在大街上游荡了一个中午。下午,劳动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你的档案材料已经选送去县教育局了,你去他们那儿报到。”我匆匆赶到县教育局,那儿报到的人也很多,后来一位女同志接待了我,说了很多,意思是叫我去南陵师范进修一年当教师。由于我没这个思想准备,那位工作人员做了好多工作,让我回去再好好想想再定。至于后来为什么选择了商业,在这里也就不别去细说了。我走出了教育局又去劳动局咨询了一些问题,待我匆忙赶到县汽车站,还是晚了一步,眼睁睁地望着去那个小镇的末班车扬尘而去.....<br>县城离河湾镇有三十公里路程,此时西斜的太阳离地平线也不过俩杆子高,空气闷热,太阳洒在身上依然滚烫。而我的心情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直转,不知道如何是好;摸摸口袋又囊中羞涩,仅剩几元钱了。没有办法,我咬咬牙沿着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山里公路,向那个镇上走去......<br>不知走了多久,太阳躲进山头的背后,天黑了路上没有行人,只路边山上的夜鸟,发出“咕咕”之声,听得人冷汗直抽。就在人精疲力尽又饥又渴的时候,幸好前面出现了一个小镇--戴汇镇,可以讨口水歇歇脚了!我走进镇头一户人家,那户人家一家老小正在吃晚饭,当得知我是一个过客时,一家人热情起身让座,好像我并不是一个来讨水的过客,而是佳宾,还硬是让我坐上上堂首座。按农村习俗,上堂一般是长者或家里来了客人方可就座的席位。尤于饥饿加累,我也无暇顾及礼仪了。一顿饱餐,使我顿感精神十足,为了赶路,我匆匆起身告别老乡,在老乡的目送下,借着星光,再次踏上了回河湾的路,心情也有着说不出的轻松......<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位老乡一家的热情,好客,纯朴与善良,使我至今难忘。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我不知道我该如何报这当年的一饭之恩。也许,那位老乡一家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而且,他们当初也并不是因想着别人的回报、感恩而付我一饭之情的,他们完全是出于那种农民特有的善良、热情与好客的品性。也许,我应该像那位老乡一家人那样,行善助人,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才是对当年予我有一饭之恩的老乡一家的最好报答!<br><br><br><a href="http://www.020jianzhan.com/" target="_blank" title="广州网络公司">广州网络公司</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恩

本站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