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亲情不应成为两难选择
沈飞的父母到学校参加高考家长会之后,回家途中不行遭遇车祸,母亲送医后经抢救无效身亡,父亲至今还躺在医院的重病房里。为了让沈飞安心高考,家人、交警和学校共同编织了一个凄美的谎言,让沈飞成为最后一个知道母亲去世噩耗的人。湖南长沙一位母亲在陪送女儿参加高考的路上被车撞倒,在交警和路人劝说下,女儿含泪继续赴考,母亲经抢救后已脱离生命危险。看到这几则新闻,每个人心中都会百味杂陈,对当事人的遭遇深感同情。女儿含泪赴考,被一些人解读为舍母赴考,进而上升到高考与母亲谁更重要的价值层面,对女孩进行道德批判。惨烈的车祸,为何引来众议纷纭?考试与亲情的选择,为何成为道德难题?
有些人认为,在亲情与高考面前,人应该选择亲情,这句话没问题,但问题在于,当他们面对亲情时,他们能起的作用又是什么?沈飞同学的遭遇和长沙女孩的遭遇,面对事实她们没有选择,他们的亲人没有选择。道德评价不能忽视具体情境,对于具体情境下的个体选择,不宜上升到道德高度进行抽象评价。抽象的道德评价,在女孩面临的两难前,显得有点大而无当、苍白无力。这也提醒人们,抽象的道德原则必须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更多地考虑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和两难,才能真正彰显道德的导向意义和人文关怀。不论具体情境、不问青红皂白,占据道德高地、挥起道德大棒进行价值评判,容易把具体情境中的问题简单化、绝对化,也少了一份对当事人的理解和关怀。道德原则应该推崇,价值标准应该坚守,但抽象的道德原则和价值标准不能用来剪裁一切现实行为,尤其在这个日益复杂而深刻的时代。对含泪赴考的女孩与爱心拳拳的母亲,最好的关注或许应是无声的祝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