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血性:2011年赣州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zf的带领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十二五”开局良好。但受国内外错综复杂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2011年,我市大力实施“四化”战略,努力建设“五个”赣州,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6亿元,增长12.5%。经济发展的亮点突出表现为:“三个积极变化”、“三个创新高”、“三个重大突破”、“三个平稳发展”。
(一)“三个积极变化”
1、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前移
2011年与上年相比,我市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明显前移:财政总收入前移10位,地方财政收入前移8位,出口总额前移7位,固定资产投资前移5位,地区生产总值前移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移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前移1位。
我市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情况
指 标2011年2010年
地区生产总值
811
财政总收入
1 11
地方财政收入
3 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 9
固定资产投资
6 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 11
实际利用外资
11 10
出口总额
31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011
农民人均纯收入
1111
2、实体经济增速年内出现探底回升
从工业实体经济看,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出现明显探底回升态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30.35亿元。同比增速前8个月持续回落,1-8月份为全年最低点10.3%,从9月份开始逐月回升,全年增长18.7%。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增速回升为工业增速回升提供了较强支撑,特别是所占比重较高的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业回升态势更为明显,增长15.6%,增速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升8.6个、7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08.42亿元、121.93亿元,分别增长18.3%、19.5%。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2.2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9.5%,增长19.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56户,比上年增加129户;5亿元以上的69户,增加34户;10亿元以上的31户,增加18户。
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出现回落
2011年前几个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当月涨幅由3月的3.4%、6月的5.1%,到7、8、9、10月的上涨6%,11月和12月出现明显回落,当月涨幅为5.2%,比前几个月的高点回落0.8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涨幅为4.9%,从构成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来看,呈“七升一降”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居住类上涨3.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烟酒类价格0.5%,衣着类价格下降0.6%。
(二)“三个创新高”
1、财政收入增速创新高
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80.32亿元,增长40.5%,增速创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新高;地方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0.05亿元,增长39.3%,增速比上年分别大幅提高25.2个、23.3个百分点。完成税收收入158.53亿元,增长42.6%,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7.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财政总支出突破300亿元,达到311.68亿元,增长30.0%。全市财政贯彻落实“民生为本”理念,围绕省70项公共财政政策及市民生工程100件实事,切实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坚持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住房保障等民生类财政支出169.59亿元,增长41.4%,增速比财政总支出高11.4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54.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增长51%、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6.2%。
2、出口总额增速创新高
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9.2亿美元,增长79.3%,比上年提高4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5.2亿美元,增长92.5%,增速创2005年以来的新高,比上年提高57.9个百分点。全年各月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3、居民收入增速创新高
2011年,赣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8元,增长13.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增速创2007年以来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4684元,增长12.0%,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增速七年来首现两位数增长,创2004年以来新高。
(三)“三个重大突破”
1、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亿元,增长28%。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819.55亿元,增长28.1%。国有经济控股投资保持高增长。完成投资增长40.5%,高于全部投资12.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40.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0.8%,外商投资(含港澳台商投资)下降16.3%。服务业投资维持高增速。完成投资增长37.7%,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8.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54.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服务业投资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卫生和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业成倍增长。重点工程大力推进。年度163个市属重点工程有155个项目在建,全年完成投资493.51亿元,增长33.3%。随着保障房密集开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全年累计投资增长30%,增速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升6.1个、1.2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竣工面积均有所回升。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速由上半年的下降6%,回升到全年的增长5.4%。房屋竣工面积下降41.6%,降幅比上半年缩小11.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6.4%。
2、金融机构贷款突破千亿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千亿,达到1035.42亿元,比年初增加192.03亿元,增长22.3%。其中,短期贷款414.7亿元,增加129.26亿元;中长期贷款610.13亿元,增加61.85亿元;个人消费贷款262.98亿元,增加46.4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为1847.6亿元,比年初增加341.34亿元,增长22.7%。其中,单位存款711.43亿元,增加154.79亿元;个人存款也突破千亿,达1101.99亿元,增加193.96亿元。存贷比为56%,比上年略降0.2个百分点。
3、县域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生产总值过百亿元的县(市、区)达到4个,比上年增加3个;11个县(市、区)超过50亿元。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3个,增加2个;14个县(市、区)超5亿元,增加3个。地方财政收入过5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个,增加5个,其中赣州开发区接近10亿元,为9.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6个,增加4个。
(四)“三个平稳发展”
1、农业生产保持平稳
全年农业总产值375.1亿元,增长4.0%。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 达到278.54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全年生猪出栏573.6万头,增长6.4%;期末存栏336.9万头,增长5.6%。水产品产量25.9万吨,增长3.5%。蔬菜播种面积160.7万亩,增长0.5%;产量达241.8万吨,增长2.9%。脐橙产量133.4万吨,增长20.5%。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2.42万亩,增长99%;完成高产油茶造林19万亩,工业原料林造林30万亩。
2、市场消费保持平稳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32亿元,增长17.3%。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2.72亿元,增长18.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6亿元,增长13.9%。2011年全市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量61万余台,比上年增加14万余台。全年销售额达16.22亿元,增长47.5%。热销的家电下乡产品前三位的是冰箱、彩电、空调。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5.7亿元,增长40.8%;其中,外汇收入3576.2万美元,增长17%。旅游总人数1764.77万人次,增长26%。机场进出港人数突破50万人次,达到51.5万人次,增长63.4%。
3、招商引资保持平稳
2011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6家,比上年减少79家;合同利用外资9.16亿美元,下降4.4%;实际利用外资9.29亿美元,增长11.1%。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57个,实际进资307亿元,增长30.5%。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生产回升基础不牢。虽然2011年全市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出现“V”型走势,但回升的基础仍然不够牢固。从行业看,三分之一的行业增速仍在下滑。全市35个工业行业分类中有13个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前9月,有10个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前10月,有14个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前11月。从地区看,有11个县(市、区)增幅比前11月回落,有5个县(市、区)增幅分别比前9月、前10月回落。从投入看,工业投资占比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持续下滑,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一季度49.2%、上半年44.1%、全年43.9%,而全省工业投资占比却持续上升,分别为54.6%、55%和57.7%。
(二)投资保持加速难度加大。综观2011年全市投资增长轨迹,增速也呈现“V”型走势。2011年投资最高增速为1-4月的37.1%,从4月份开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回落,8月份累计增幅10.3%为全年最低点,然后逐月回升到前三季度的21.4%、全年的28.1%。虽然8月份后投资增速逐月回升,但回升幅度明显比上半年回落幅度小,而推动投资回升的主要靠服务业,其中贡献较大的是房地产业,投资增幅的9.4个百分点靠其拉动,而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房地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三)完成节能目标压力不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节能基数较低。“十一五”时期,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20.23%,居全省第5位,而2005年我市单位GDP能耗基数仅为1.028吨标准煤/万元,在全省各设区市中居第10位,略高于抚州。第二,降幅目标较高。省zf确定我市“十二五”时期节能降耗目标为下降16%,降幅又居全省前列。第三,运行情况“堪忧”。2011年省zf下达我市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8%。年前省zf通报各设区市2011年前三季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我市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52%,虽完成了前三季度目标任务,但仍为二级预警。
三、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培植项目,增添后劲。要坚持产业聚集、上下关联、循环发展的理念,完善项目招商和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把符合国家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的领域作为争取投资项目的主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大项目设计、储备、招商和建设力度,有关部门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切实为项目发展出心出力,发扬敢为人先的勇气,提高投产效率,形成一批强市、强县、强企的项目,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融资找钱,破解难题。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市发展的一道难题。因此,各级zf要充分发挥zf职能作用,继续加大融资找钱工作力度。一是帮中小企业筹资。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十项政策措施,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支持,引导和帮助小微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二是为重点项目争资。要抓住国家对水利设施、保障性住房、“三农”等领域重点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更多国家投资。同时,放宽投资限制,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多元化集资项目建设资金。加强银企沟通,规范担保运作和民间借贷,引导银行调整信贷投放方向,向重点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三是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抓住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市区位、资源、劳动力等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更多战略投资落户我市。
(三)保障要素,促进发展。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叠加,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不能排除经济继续下行和加速下行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变化,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要加强经济运行应急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千方百计保障土地、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供给,加强生产要素上下游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努力缓解各种要素制约,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四)节能降耗,完成目标。各地要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狠抓贯彻落实,按照目标责任要求,将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强执法监管,避免已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要密切监控高耗能行业生产情况,推动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落实产品能耗物耗限额标准,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努力建成一批能尽快形成节能降耗能力的项目;积极推动公共机构节电,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电运行管理制度;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加大节能产品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节能技术在生活节能中的作用。
(来源:赣州市统计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