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力赣南 赣州风雅
文章简介:《赣州风雅》是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有着2100年历史的赣州城,处因为有着太多的传说与故事、太多诗人说:郁孤台的双瞳掠下了岁月随便行走于旧市区,便会有一不小其实,最应该受感动的是城市生活十分有意义的是,文瑞、华林、阿赣州城正致力于创建全国优秀旅游《赣州风雅》是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描写赣州风俗、民情的书,作者为钟福生和龚文瑞,个人觉得很有意思,由其是对大家了解赣南的相关风情和历史,特借大江的宝地,供广大网友共赏:
序一
宋城风流 千古华章
钟福生
有着2100年历史的赣州城,处處流淌着岁月的风流。这座古老的城市,宋城文化精粹历历在目,虽是饱经沧桑,却始终洋溢着风采,向世人昭展着它亘古的魅力。
因为有著太多的传说与故事、太多的伟人与名胜,便注定了城市的不朽,注定了城市在让人在阅读时,有着閱读历史并与历史对话的深重感。这座落生于赣南腹地的城市,宛如锦绣包裹着的一颗明珠,屹立于三江之口,闪烁璀灿之光芒。它吸吮文明的乳汁,沐浴岁月的华采,从远古"贛巨人"和秦朝木客质朴的生命放歌声中走来,直走到公元349年,东晋南康郡守高琰筑土城于龟角尾始有了城市雏形,之后,卢光稠构阴阳街、赵卡建章贡台、孔宗翰修八境台、苏东坡题八景诗、阳孝本隐通天岩、辛弃疾赋郁孤台、洪迈造东浮桥、文天祥咏尘外亭、王阳明推行官话、杨廷麟殉清水塘…….似重山迭秀,赣州这座城市犹如一位道德家,厚积薄发,终成大家风范。散珠碎玉般的文化精粹,无疑为置于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大平台上的赣州城注入了厚重的底蕴。
诗人说:郁孤台的双瞳掠下了岁月的影子,赣江源的清流洗濯过文明的翅膀,宋城墙的铭砖刻下了历史的沧桑,阳明院的书香浸润过先哲的风骨。是的,赣州城厚重的文化底蕴,足以让人感到這城市的活力与情趣。而有活力与情趣的城市其实是有生命的。一個城市一旦赋予了生命,便真正永恒了。
随便行走于旧市区,便會有一不小心踩上苏东坡或是阳孝本哪位先哲脚印的可能。这不是夸张。宋城屐痕触目即是,宛如长龙的3600米宋城墙、摩崖石刻的通天岩石窟、高古的慈云塔、神奇的三潮井……感动着每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行旅中人。
其实,最应该受感动的是城市生活中的人。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座充满文化艺术的城市里,在满是文化味的空气中行走与呼吸,不觉得格外欣慰与喜悦吗?“三山五岭八境臺,十个铜钱买得来”及“夜光山、二码头、三潮井……”之类民间俚语,把城市的重要景观说得何等亲切自然,让人一诵即熟,终身難忘;“三台鼎立、二水环流、玉岩夜月……”之宋八景的描述又是哪般高妙準确;“大码头的水、二城门的风、光孝寺的钟……”说的虔城之最,让每一个40岁以上的赣州人即刻生出无限向往……
十分有意义的是,文瑞、华林、阿堂三位赣州文化人,凭着对家乡的醇醇鐘爱,不辞辛苦,通过翻阅史籍、踏访古迹、挖掘整理,将这些大家耳濡目染但又显得逐渐陌生的民间文化用散文的高雅形式表现出来了,这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赣州城正致力于创建全国優秀旅游城市,凭借的正是赣州深厚的宋城文化,丢了宋城文化,赣州旅游文化之特色何在?苏州周庄,一个900年生存历史的水乡,仅仅因为它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对爱护水乡文化具有前瞻力,而赢得了它今天的“天下人心向往之”荣耀。赣州,有着2100年的城市史,有着远比周庄更为灿烂的宋城文化遗产,只要规划、保护、整理、运作好,如同经营商品一般经营好城市,经营好贛州宋城文化遗产,再有更多的人,如同这三位有心人一般,热爱家乡,描绘家乡,赣州的旅游经济必定繁荣,赣州的旅游业是可以搭建起合乎时代进步与人民需求的大平台来的。
宋城风流,千古华章。
页:
[1]